4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有關情況。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發布會上介紹,提出要構建覆蓋各類主體、制度規則統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會信用體系,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并部署了五方面23項重點任務。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的貫徹落實,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維護公平有序競爭市場秩序、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信用修復關系到千萬家經營主體的切身利益,國家發展改革委下一步對于完善信用修復機制有什么考慮?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回答
發布會現場
嚴厲打擊信用修復領域違規行為
李春臨在回答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制度和措施,提升企業信用修復效能。但是也要看到,修復規則不統一、部門之間協同不到位、第三方機構與政府部門信息不同步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針對這些問題,作出了明確部署。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度,重點從統一規范、強化協同、加強監管三個方面落實好相關要求。
在統一規范方面。主要做到“三個統一”。統一公示窗口,明確“信用中國”網站集中公示各類公共信用信息,行業管理部門原則上不再公示本部門領域之外的公共信用信息,解決多頭公示帶來的信用修復難題。
統一受理渠道,按照“前店后廠”模式,由“前店”“信用中國”網站接收信用修復申請,再按照“誰認定、誰修復”的原則,推送給“后廠”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讓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實現信用修復集成辦、高效辦。
統一修復規則,按照過罰相當原則,根據失信行為的嚴重程度,統一設置公示期限和修復條件,在提高信用監管精準性的同時,最大程度減輕經營主體負擔。
在強化協同方面。信用修復涉及多個部門和領域,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對提升企業信用修復效能和用戶體驗至關重要。有關部門將推動“信用中國”網站與行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的信息共享和結果互認,實現企業一次修復、多系統自動共享。
“在加強監管方面,我們注意到一些第三方機構信用信息更新不及時,甚至要求有償修復,還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謊稱能夠‘提前修復’大肆斂財。信用修復是政府向企業提供的公共服務,不會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費用。下一步,我們將配合相關部門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嚴厲打擊信用修復領域違規行為,營造良好的信用修復環境。”李春臨強調。
建立了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都是制約民營中小微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當前的“信易貸”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將如何發力?
李春臨在回答媒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入推進“信易貸”工作,推動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信易貸”工作的本質是通過加強政府部門掌握的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多維度的數據支撐,有效提升中小微企業貸款的覆蓋面、可得性和便利度。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建立了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在國家層面實現了包括企業登記注冊、納稅、社保、住房公積金等74項關鍵涉企信用信息的機制化歸集共享,支持接入平臺網絡的金融機構經授權查詢使用有關信息。
截至2025年2月末,銀行機構通過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累計發放貸款37.3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9.4萬億元,有力服務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同時,不少地方在“信易貸”工作中也探索形成了很好的經驗做法。
比如,重慶市依托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大力歸集涉農信用信息,推動云陽縣等試點區域農戶“以信換貸”,授信覆蓋率從不足10%上升至30%,A級信用戶貸款利率從3.55%降至2.75%。
再比如,遼寧省大連市依托融資信用服務平臺與工商銀行開展聯合建模,研發線上信用貸款產品,企業無需抵押、即申即批,授信經營主體從3萬戶擴增至19萬戶,授信金額由110億元增加至360億元。
李春臨指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從提升信息共享質效、優化平臺服務功能、強化數據應用和產品開發三方面,繼續深入推進“信易貸”工作。
提升信息共享質效方面,在持續擴大歸集共享范圍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信息歸集共享質量,確保共享信息內容準確、字段完整、更新及時。
在優化平臺服務功能方面,將提升平臺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依托平臺為企業提供更為豐富的金融產品,向金融機構提供信用報告和信用評價服務,推動惠企政策通過平臺在線辦理,對經營主體直達快享。
在強化數據應用和產品開發方面,建立了國家信用信息歸集加工聯合實驗室,深化關鍵信息開發利用,支持金融機構開發更多符合民營中小微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也將指導地方進一步挖掘特色產業數據,與金融機構聯合開發細分領域專項信貸產品,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融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