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要約收購完成交割,歷時百余日的科林電氣控制權之爭走向了一個節點——海信網能如愿拿下超4成的表決權。
7月2日晚間,科林電氣公告披露,截至2024年7月2日,青島海信網絡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要約收購清算過戶手續已辦理完畢,海信網能共計持有公司9520.8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4.94%。
來自海信方面的信息顯示,按當前這種股權結構,海信可確保選舉出董事會的半數以上席位,因此海信網能獲得科林電氣實際控制權,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不存在懸念。
不過,科林電氣披露了,后于2024年6月8日披露了,海信網能向除收購人以外的公司全體股東所持有的非限售流通股發出部分要約,要約收購股份數量為5450.2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00%,要約收購的價格為27.17元/股,要約收購期限為2024年5月28日起至2024年6月26日。
截至6月26日,本次要約收購期限屆滿。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提供的數據統計,在本次要約收購期限內,預受要約的股東賬戶總戶數為2753戶,預受要約股份總數共計6220.04萬股,占公司目前股份總數的22.8247%。
海信網能已按照的約定,按照同等比例收購預受要約的股份,最終收購股份數量為5450.26萬股。
截至2024年7月2日,本次要約收購清算過戶手續已辦理完畢,海信網能共計持有公司9520.80萬股股份,占科林電氣總股本的34.94%,并持有李硯如、屈國旺委托的2607.99萬股股份的表決權,占公司總股本的9.57%。海信網能合計持有公司44.51%的表決權。
值得注意的是,海信網能成為科林電器股東時,曾公告承諾以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為目的。
而在此次要約收購期間,科林電氣公告披露,6月2日,石家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同張成鎖、邱士勇、董彩宏、王永簽署一致行動協議,五方自此形成一致行動關系,在公司的決策過程中保持一致行動。
與海信系志在取得科林電氣控制權一樣,作為該次結盟的主導方,石家莊國投也表示:“以謀求控制權及維護上市公司經營穩定為目的,通過本次權益變動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表決權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不過,在海信網能要約收購完成后,石家莊國投與張成鎖及其一致行動人的合計持股比例為29.51%,與海信網能所持表決權比例相差甚遠。
海信方面在給
科林電氣董秘參與要約事宜
科林電氣公告中稱,根據等相關法律法規,公司股權分布仍符合上市條件,上市地位不受影響。
不過,在一位獨立于該事件的資本市場人士看來,上述兩大“對抗”陣營進一步增持上市公司股權的空間都已十分有限,但雙方依舊“互不相讓”,未來的控股權爭奪戰會不會還有“第二季”?又將如何演繹?引人關注。
如果說,對科林電氣股權籌碼的爭奪,是科林電氣控股權爭奪戰“第一季”。通過要約收購如愿購得所需股份的海信網能與石家莊國資陣營的另一番“互動”,或許是“第二季”的主要內容。
就在兩個多月前,科林電氣董事長張成鎖曾對表示,海信網能的行為是“偷襲”。海信網能與科林電氣并無太多業務協同。他個人在未看到及認可海信網能提出的有利于公司未來發展的規劃之前,不會放棄對公司的控制權。
然而,隨著海信與創始人團隊的爭奪日趨白熱化,科林電氣管理層在邀約收購中的態度,可能讓誓言守住控制權、選擇與國資結盟的張成鎖一方,出現一些微妙變化。
科林電氣7月2日晚間公告顯示,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宋建玲參加了海信網能的本次要約收購事宜,其最終交割的要約數量為13.17萬股,未超過其持股數數量的25%。相關資料顯示,宋建玲自2000年就加入科林電氣,也是公司元老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2日給與此同時,史文伯還提到,“海信計劃與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充分協商溝通上市公司未來的治理結構,依法依規行使股東權利,對上市公司董事會進行換屆改組,選舉出新一屆董事會,立即使上市公司進入穩定和規范的公司治理狀態”。
不過,對于能否成功改選董事會,對方也沒有百分之百確定。
7月2日晚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