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渭源縣將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和增量擴容協同推進,秉承“南薯北藥、薯藥強縣”產業發展思路,圍繞構建藥、薯、畜、游“四群八鏈”現代產業體系,打造50億級中藥材產業集群和10億級中藥材加工產業鏈,為加快實現建成“全國道地中藥材藥源基地”和“全國精制飲片加工基地”目標蓄勢賦能。
構建道地中藥材“中央廚房”
渭源素有“渭水當歸傳兩廣”之說和“千年藥鄉”“黨參故里”的美譽,發展中藥材產業優勢明顯。該縣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按照“五統一分”要求,實施2022年渭源縣“百千萬”黨參、黃芪、當歸綠色標準化種植項目,投入資金610萬元,輻射帶動全縣建設中藥材示范基地9個8萬畝。孫有良于2010年試驗建立中藥材新品種引進及野生品種馴化基地,已成為當地中藥材種質資源保存、科學研究、繁育示范、技術推廣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示范基地。他說:“咱們就是先試驗、后示范、再推廣。如果價值高、咱們就繼續篩選,看哪一個好就發展哪一個,希望我們周邊地方都把這個道地中藥材種子種苗產業發展起來。”
站在地頭,渭源縣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鵬打開手機點擊軟件,邊監測查看邊介紹:“我們逐漸在基地推廣建設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監測站,通過物聯網系統實時采集基地的溫度、濕度、光照、降雨量等環境信息。通過高清網絡攝像頭對整個基地的農時操作進行實時監測和抓拍,將抓拍到的信息上傳到系統,最后形成一個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對整個基地的產品全程農時操作一目了然,可以放心購買,達到道地藥材全程可追溯的目的。”
為較大規模開展標準化中藥材野生品種馴化和一些種植資源的保護,今年渭源縣投入1000萬元在路園建設1397.83 的渭源縣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對全縣中藥材產業種植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
在藥材種植、生長期,渭源縣還邀請國家科技服務特派團、市植保站和市農科院的專家在基地開展技術培訓,示范推廣中藥材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帶動全縣完成中藥材種植37萬畝。
今年以來,渭源縣以建設“全國道地中藥材藥源基地”和“全國精致飲片加工基地”為目標打造中藥材產業集群,按照“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閉環發展的產業鏈條模式,在中藥材加工產業方面,重點從配方顆粒產業鏈、中醫藥有效成分提取產業鏈、飲片加工產業鏈、康養保健產業鏈、醫藥化妝品產業鏈等方向強鏈補鏈,推動道地藥材全產業鏈開發。
據了解,渭源全縣中藥類加工企業有73家,中藥類加工合作社604家,年加工能力7萬噸左右,加工產值6.96億元。組織會源、圣源、德園堂3家企業參加2022年甘肅第一期中醫藥線上產銷對接活動,組織縣內5家企業參加了亳州招商推介會,簽約金額4.85億元。
渭源縣副縣長王永民表示,渭源縣中藥材產業集群建設將以構建“四群八鏈”產業體系建設為抓手,一方面科學種植,著力提升中藥材產業標準化水平。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加快產業基地建設和園區建設,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另一方面精深加工,著力提升中藥材產業規范化水平,加快推進10億級中藥材加工鏈建設。第三方面是完善設施,著力提升中藥材產業市場化水平。第四方面是做好溯源,著力提升中藥材產業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