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椒江葭沚片區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施工現場,攤鋪機緩緩前行,壓路機隨后跟上往返碾壓路面,此時瀝青表面溫度達到了155℃左右,在烈日和高溫瀝青的雙重“烤驗”下,工人們早已汗流浹背。
“出廠160℃以上,鋪到路面上起碼要150℃以上,溫度越高,路面的質量越能得到保障。”53歲的金楊軍有著18年的工作經驗,對于道路質量,一直都是嚴格把關,毫不馬虎。
高溫瀝青混合料冒著熱氣從運料車上翻滾而下,掀起陣陣熱浪。
此時,金楊軍和工友們穿著長衣長褲,站在滾燙的瀝青上進行局部修整。滾燙的瀝青透過鞋底燙到腳底,不過十幾分鐘,工人們腳上的鞋子已經裹上了一層厚厚的瀝青,被熏得紅彤彤的臉上更是掛滿了汗珠,不時滴落在瀝青上,瞬間被蒸發。
由于要長期在滾燙的瀝青路面上走動,工人們的鞋子要么因瀝青干透了斷底,要么直接被燙得穿了孔。
“老式的解放鞋十幾天就得換一雙,一年到頭穿新鞋。”從20多歲就開始做修路工的王師傅,已經做了三十幾年的修路工。被問起修路辛苦不辛苦時,他說:“現在都是以機器為主,條件好很多了。”但即便是經驗豐富,燙傷對于王師傅來說依然是家常便飯。
高溫天,正是攤鋪瀝青的最佳時期,金楊軍和工友幾乎每天都奔波在各處的道路上鋪路、補路。
為了防暑降溫,在不趕工期的情況下,大家的作業時間進行了相應調整,每天早晨六七點開始干,中午休息,避開日頭最猛烈的時候,下午再接著干。
“我們提供礦泉水,還有防暑消溫的藥品,我們的工人必須半小時換一次班。”施工負責人吳一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