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官博曾發布公告稱,官方正版周邊銷售額破1200萬,打破系列衍生品銷售紀錄,而評論區,網友仍呼吁片方多出一些包括手機殼、文件夾以及包括樂高等在內的衍生品周邊。
希望觀眾看完電影后不要著急下單,等幾天冷靜后再想想自己是否還需要這些周邊產品。此外,還指出,“雖然店鋪支持花唄付款,但希望大家一定要在快樂觀影的基礎上理性消費。”
此外,
中國科幻和超級裝備的“絕佳聯袂”
大年初一的凌晨,徐工集團
而
徐工集團相關負責人向
在電影北京首映禮現場,導演郭帆感嘆,拍攝中運用到的“鋼鐵螳螂”,就是一個現實版的變形金剛,“整個拍攝期間我們在徐工看到了很多很多真實的科幻,看到了真正的工業。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因為這些我們自己人做出來的!”
“重工”遇上“文創”,談及此次在的強勢“出圈”,徐工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關于文創產業的布局還在持續規劃中,以后將在這一領域盡量探索。”
電影規模和IP開發的“實力差距”
在成熟的電影市場中,電影票房往往只占收入一小部分,更多收入源于IP授權。作為泛娛樂產業鏈的下游,衍生品行業無疑是IP變現的重要途徑之一。
像是迪士尼,通過影視制作和衍生品售賣聯動,主題樂園與媒體網絡結合,迪士尼全球授權IP零售額長居世界榜首,2021年高達562億美元。僅靠“艾莎裙”一項就獲得了約4.5億美元收入。
此外,像是美國漫威每年來自其授權衍生品的收入可以達到10億美元;而在衍生品市場最為發達的日本,衍生品的銷量甚至超過了電影和動漫行業本身的收入。數據顯示,日本動漫產品播出環節與衍生品開發環節的利潤比為3:7-1:9。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達472.58億元,約占全球總票房35%,但衍生品開發及授權才初具雛形。作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授權市場規模不到全球的4%,市場潛力仍有待挖掘。
艾媒咨詢此前發布的報告指出,“相比于國外,中國影視IP產業鏈尚未充分發展,未來影視行業的企業將借助影視IP,發展周邊產品、廣告代言、主題展會、主題樂園、文旅小鎮等影視IP衍生產品,影視IP產業鏈將趨于成熟。”
在原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尼躍紅看來,“中國目前已基本形成從IP到IP授權轉化、產品開發、市場營銷、授權市場推廣的產業鏈。”
事實上,在異彩紛呈的電影IP開發中,科幻電影無疑是最為特別的存在之一,從、、、、無不體現出極強的粉絲號召力與IP變現能力,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一名科幻行業資深業者指出,“目前科幻周邊衍生品的商業邏輯在不斷被驗證,有助于科幻產業鏈不斷豐富、成熟,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可能成為新的行業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