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出爐的2022年Q3“成績單”,再次向外界展示了拼多多(基本面的穩健,以及公司扎根實業、注重研發的特質。
11月28日,拼多多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355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繼續溫和放量;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達到105.9億元。
核心財務數據保持升勢,但這或許并不足以完全概括拼多多的優秀。一個例證是,Q3拼多多繼續加碼研發,期間的研發費用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同比上升11.4%至27億元。
在看來,拼多多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并非無跡可尋。三季度,拼多多啟動了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將賽場搬到了上海崇明的集裝箱農場,在沒有土壤與日照的條件下,挑戰兩個月內以更低能耗、更短時間,種出更高產量、更好品質的生菜,嘗試探索面向未來的都市農業解決方案。
無獨有偶,在前不久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上,由拼多多“百億農研”專項提供支持、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小麥研究中心培育的小麥新品種亮相。據悉,該系列解決了我國優質強筋小麥普遍存在的優質不高產、優質不抗病、品質不穩定的問題,對優質麥生產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目前,新品種已在黃淮小麥主產區的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大面積推廣應用。
除此以外,拼多多的最新財報亦向我們展示了其對于扎根實業、加大供給側升級投入的決心。
一方面,今年來拼多多先后發布了“多多新國潮”、“多多新匠造”等舉措,全面助力中國制造直連廣大消費市場。以浙江溫州永嘉縣為例,拼多多依托對于消費者理解形成的市場分析為眾多的玩具商家和生產企業提供多個維度的市場參考,助力當地玩具產業鏈實現數字化升級。
另一方面,拼多多在各大農業產區持續投入,推動農業產區供應鏈改造升級、產業提質增效。譬如,在知名的高原特色水果產區云南賓川,拼多多從暢通銷路、建立標準到打造產區品牌,為該產區培育了一批懂生產、善經營、會營銷的電商人才,以數字化技術重塑產區的供給模式,助力產業升級。就結果來看,拼多多的一系列“組合拳”也確實收到了奇效:今年,該產區入駐拼多多的商家較去年增長超過三倍;包括陽光玫瑰、突尼斯石榴等一系列特色水果在“拼”成了爆款。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Q3業績再度印證了拼多多基本面向好,而在光鮮的數據背后,更大的意義或許在于公司已經找到了創造長期價值的成長路徑——誠如拼多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磊在業績電話會上所言“以實為本,加大科技創新及供給側升級投入,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消費增長,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好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