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名為的文件在網絡流傳,落款處清晰地蓋著保利、華潤、綠城、龍湖、旭輝和葛洲壩等17家品牌房企的印章。
文件稱,合肥市房屋交付中,普遍有不合理、不合規的客戶訴求問題,因房屋質量瑕疵問題,不接受維修,無故拒收且拒交維修期間的物業費,索取巨額賠償。客戶訴求高度一致,背后可能有專業房鬧機構推波助瀾,并形成產業化趨勢。因此,懇請合肥市政府堅決遏制專業房鬧及“惡意 維權 ”行為。
當日午間,
“此次是由房地產國央企牽頭先發起的請求,其他企業聯名蓋章,目的是讓市場中的專業房鬧機構引起警示。”該人士透露。
個別業內人士帶領業主“要求退錢”
上述房企內部人士稱,近期,安徽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批專業房鬧機構,而且形成產業鏈,合肥市內較為集中。
文件對房鬧機構作了介紹:他們由機構或個人約在樓盤交付前3個月組建業主聊天群,進行群內非法集資,組織集中群訴,將建設過程中的非常規拍攝施工圖進行特寫。
另外, 還組織業主至房企其他在售項目,采取喊口號、拉橫幅、阻擾銷售等行為,擾亂企業正常經營秩序,以此索取巨額利益。
“有些從事裝修、家具和驗房等行業的購房者,向鄰居們推薦業務本身無可厚非,但有的人卻發展成帶著業主集體不接受房屋維修,要求退錢的情況”,合肥當地某房企營銷總監在電話中向
據上述文件介紹,合肥市房屋交付中,客戶 維權 已成常態,一到交房季節,各樓盤 維權 信息撲面而來,更有甚者開盤即 維權 。其中,不合理的客戶訴求有:給項目發函就不認可已簽的購房合同及補充協議的部分內容條款;給項目發函拒不認可房屋設計、裝修標準,要求毛坯交付并退返裝修部分購房款;違反消防規定,要求消防登高面綠化變更;超購房合同約定,憑個別客戶的主觀需求要求對小區進行品質提升等。
文件上蓋有合肥中交房地產、華潤置地、安徽保利地產、合肥葛洲壩地產、合肥龍湖、安徽中梁、安徽陽光城置業、合肥旭輝、安徽綠城玫瑰園、安徽融創、合肥天同、安徽信萬華、合肥瑞盛地產、安徽徽創地產、合肥聯濱地產、合肥金都等多家房企的公章,并且有萬科、聯發、招商、國貿等字樣。
針對上述房企聯合反映的問題,8月12日下午,
全國首個房企“抗議”房鬧案例
作為曾經的“樓市四小龍”之一,合肥今年迎來了一輪交房高峰,但許多購房者對拿到的房子并不買賬。
比如就在7月,有網友在人民網向安徽省合肥市委書記留言稱,買了高新區玉蘭大道與杭埠路交叉口的皖新朗詩麓院房子,本來合同規定是6月30日交房,但遲遲不交房。而且開發商承諾小區二期交付提升小區大門質量和觀感,但交付在即,大門仍是原樣。
對此,合肥市高新區方面回復表示,經查,因該項目有部分飄窗未按規劃批準的圖紙施工,目前無法辦理規劃核實。關于大門改造問題,大門于一期交付前已出新,提升改造需在二期交付后報相關部門審核通過后方可實施。
克而瑞安徽區域首席分析師葉乾華今日在接受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指出,這是目前全國首個房企“抗議”房鬧現象的事件,值得關注。對于購房者合理的 維權 訴求,地方政府應該給予支持。但對于惡意詆毀房企、同時存在索取巨額賠款等現象,需要積極嚴查。
另據克而瑞機構統計,今年7月份,合肥市區商品住宅供應38萬平方米,同比上漲57%;成交量52萬平方米,同比下跌26%。截至當月末,全市商品住宅庫存154萬平方米,環比下跌7.94%,去化周期4個月,環比下跌13%,成交均價為22154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