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疫情和能源危機的多重沖擊下,全球通脹高企,尤其是歐美通脹創下了40年新高,全球經濟從消費到生產、供應鏈自上而下均面臨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應該如何布局,哪些行業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備受市場關注。
此外,在投資中采取的策略,無疑是各大私募的長期致勝的關鍵。有私募將量化和主動管理相結合,有私募追求小而美、大而優相結合等,不少私募機構通過多種手段來保持自身的特色。
7月29日,“大變革時代的投資力量——2022中國基金業峰會”暨“金長江”私募基金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參與圓桌討論的嘉賓分享了他們對上述問題的看法。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頭部私募策略各異
去年10月底,私募證券基金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大關,成為資本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批私募突破百億大關。在投資中,如何長期在市場立足并行穩致遠,不同的私募采取不同的策略,而投資中不確定性,更是私募管理人首要面對的問題。
談及如何結合好“主動管理”和“量化”之間差異的話題,進化論資產創始人王一平分享其思考,主動管理主要是基本面研究,特點是顆粒度很細,可以把一個行業、一個公司,甚至幾款核心的產品研究的十分清晰和透徹,但受制于人力、物力、精力等問題,覆蓋面有限。量化的優勢則是覆蓋面非常廣,劣勢是顆粒度不細。
“公司在研究中,一般用量化技術做很多高階數據,幫助研究部提升研究效率,研究員把數據進一步提煉和理解,可以把目標公司及其所在的行業研究非常透徹。量化和基本面投資相結合,在投資中可以獲得更舒服的體驗。”王一平說。
在投資中,有投資者喜歡追求小而美的公司,因為盈利空間大;有投資者則喜歡大而優的公司,因為確定性更高。對此,康曼德資本董事長丁楹表示,大和小是可以分類的,優和美是可以共存的,兩者都想得到,就要建立一個相對客觀的系統化的體系,我們自己總結了一套KMD-SAB的股票評估體系。
SAB是企業基本面的維度,KMD是交易層面的策略維度;久婢S度的SAB分別代表好賽道的龍頭公司、好賽道的一般公司、以及一般賽道的龍頭公司。我們考慮策略的維度,更多是從估值和催化劑的角度評估KMD。
當下股票市場波動很大,不確定性增加,策略性的應對就非常重要,投資策略維度的KMD分別代表買入、持有、和賣出。有這樣一個評估體系,可以幫助公司把“小而美”和“大而優”企業放在一個框架內進行評定。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一篇“投資騰訊五年不賺錢”的火爆,對于如何看待持有優秀的標的但不盈利的現象,遠望角執行合伙人曾實表示,投資人投資騰訊5年不賺錢,但往前看,之前的5年可能已經賺了7~8倍了,即使騰訊這幾年表現不怎么樣,但還是有百倍的漲幅,所以自上而下的研究非常有意義,哪怕過程中有很大的挑戰。
具體到騰訊,一方面過去幾年互聯網公司成長迅速,追求增長的方式是跨界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在某些領域形成壟斷與政策產生了碰撞。二是公司的利潤釋放一定程度上到了某些瓶頸。在投資中如何追求確定性,首先要承認不確定性,這是非常重要的思考點。
私募機構如何保持自身特點?
近年來,伴隨管理規模的擴大,私募與公募的同質化越來越明顯,私募“公募化”成為業內一大新現象。對此,參與圓桌討論的多位嘉賓都提出,私募機構應該通過多種手段來保持自身特色。
聚鳴投資董事長劉曉龍表示,從海外情況看,私募基金的長期收益率和公募相近,但提供了更低的波動率。國內一部分私募在做大規模后,卻在波動方面提供不了更好體驗,這與基礎工具發展受限有很大關系,管理人在規;笕鄙僮銐蚴侄稳タ刂撇▌勇。
“作為一家私募公司,我們需要追求更好的業績或者更低的波動率。圍繞這個目標我們能做三件事:第一,要保持規模的克制,要清楚自己的團隊能夠在什么樣的規模上保持比較好的長期收益;第二,要保持靈活的投研團隊控制,我們會有計劃地追求控制規模之下的團隊精英化,對于我們認為長期可能機會不大的行業做一些減法,從而提高整個團隊的溝通效率和整體戰斗力水平;第三,適當引入多種類型的交易手段和工具,對整體回撤控制會有一定幫助,私募在跨市場投資方面受到的限制較少,我們現在除了A股、港股,還會關注美國本土公司。”劉曉龍指出。
中歐瑞博董事長吳偉志也認為,任何一家目光長遠的私募機構,一定會對自己有長期規劃,對管理規模保持克制,市場最終會獎勵堅持長期主義的私募從業者。私募基金因為有業績提成,管理規模并非決定私募機構收入的唯一變量,更重要的是要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回報,相信很多價值觀正確的私募機構都會對規模問題保持非?酥。
源樂晟資產合伙人楊建海稱,主動型私募機構在投資上目標是多重的,既要考慮進攻,也要考慮防守,某種意義上就是夏普率要更高。要在投資上做到攻防兼備,一是要把自身規?刂坪茫屇芰ψ咴谝幠5那懊。二是需要不斷提升投研團隊的作戰能力,盡量拓寬覆蓋的行業和市場,在A股市場短板不能太短,而進行跨市場覆蓋有可能降低整個組合的波動率。三是還要有相應的風控指標去約束投資經理,但這個指標不能設計得太靈敏,需要度的把握。
遠信投資聯席首席投資官周偉鋒認為,這兩年市場波動加大,私募機構要努力要保持自己的特點。“一是在要對投資的上市公司有清晰的定價權,在A股市場進行長期投資,要面臨的波動一定會越來越大。二是從投資方法上,我們用更專業的方法來減少波動,比如套保工具;另外,我們在組合配置上會盡量縮小同向貝塔。三是能力圈建設,我們會在股票中長期定價上花很多功夫,需要我們在投資和研究上更加專注。四是作為資產管理公司,在市場方面如何和客戶配合,負債端匹配非常重要。為了應對A股這樣一個波動比較大的市場,一方面可以拓寬投資范圍,到港股、美股去;另一方面要約束合理的規模,盡量在負債端逆勢布局。”他說。
阿爾法機會有很多,新能源和電動車是時代趨勢
盡管A股市場今年來面臨波折,中長期趨勢依舊被私募大佬們所看好。
望正資產董事長王鵬輝表示,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以光伏和電動車為代表的兩個產業,真正走到了全球相對領先的水平。其中,新能源車是非常大的產業,光伏則可以誕生上萬億產值的企業。我們過去經歷過家電、輕工業、房地產、互聯網。房地產和互聯網是非貿易品,特點是做得優秀和不優秀,從全球競爭來看價值不夠顯著。消費電子領域,中國走出來一些企業,但都是跟著蘋果后面打工。
在王鵬輝看來,現在是投資制造業的好機會,一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中國企業在引領世界,有完備的產業集群;二是中國企業能解決行業中的關鍵問題。從股市投資來看,未來制造業也將會有好的表現。
劉曉龍認為,電動車和新能源是時代的趨勢,行業趨勢出現后,帶來了技術或大或小的變化,衍生出不少支線機會,很多公司發生了巨大變化,和十幾年前看汽車的時候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一輪中國產業鏈走到全球前列,其中的支線機會會以業績兌現的方式在未來幾年逐次展開。疫情管控和房地產拆雷這兩大問題最終都會得到解決,明年會看得更清晰,今年四季度市場可能會進入很好的布局期。
吳偉志指出,隨著疫情政策的放開,消費、服務的復蘇以及地產行業的見底,他對中國經濟還是樂觀的。“回到股市,不要太樂觀,也不要太悲觀。當下階段和往后是一樣的,想在股市中賺錢、在中國A股賺錢,還是要立足尋求優秀的α,找到就是牛市。對選股型的投資者而言,還是處于黃金時期。”他說。
楊建海表示,中國當前處在非常大的經濟變化過程中,決策層對于地產調控的定力特別強。從國家經濟的大盤子來講,必須有其他體量夠大、增速較快的行業把經濟大盤頂上去。新能源和電動車這兩個行業,恰巧中國在國際上有比較明顯的競爭優勢。光伏行業,中國在全球各個產業鏈份額已經比較高了。風電以前做的是國內市場,現在也已開始全球化的過程中。電動車出臺了各種刺激政策,有望逐步形成全球優勢。
周偉鋒也對中長期市場偏樂觀,在他看來,全球的發展還是螺旋式前進的,無論是疫情還是俄烏沖突都會解決。不確定意味著有風險,也意味著有機會。
“在指數風險被釋放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在合理范圍內,意味著阿爾法機會還有很多,F在大家焦慮是新能源賽道帶來的估值沖擊比較大,但新能源汽車無論對中國制造業還是中國品牌的拉動才剛剛開始隨著電動化、制造業優勢崛起,中國大概率會成為全球汽車制造的中心。每年四季度都是對來年布局的一個比較好的時機,我們看到疫情常態化后中國時代的背景,一個是中國制造非常強,二是我們過去做的生意偏低端,但相信制造業的最下游,比如新能源汽車、光伏,包括消費端的制造業到了中國以后,中國制造業會重構。”周偉鋒表示。
周偉鋒認為,市場的中長期機會遠遠大于風險,具體而言包括三個方面:
新能源汽車、光伏、半導體很多領域核心公司的估值并沒有出現明顯的透支。還有其他很多機會,包括新能源引發的制造業升級,在新材料領域有很多機會。
汽車行業疊加中國發展到現階段的品牌提升機會,意味著中國很多高端制造在海外會越來越受歡迎,這個趨勢也會存在于很多其他的領域。
醫療醫藥很久沒被市場關注,但是中國經濟中長期面臨人口老齡化壓力,相信行業會是螺旋上升的過程,醫藥行業還會有很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