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動物園虧損3000萬元,不得已開啟直播籌款。而園長沈志軍有關尊重動物、保護動物的訴說,似乎也印證了保護和發展的天生難題。
而正是沈志軍自2008年以來對動物園轉型的探索,為其后來的“頂流”之路埋下了伏筆。
不同于一般城市動物園的水泥地、鐵絲網、厚玻璃,紅山森林動物園將野生動物居所的“標準間”換成“別墅”,并將傳統“坑式”展陳方式改成“沉浸式”體驗。動物的“野性”被“喚醒”,又被動物園仔細捕捉、打造成IP,頗受外界歡迎。
而野豬正是紅山森林動物園的重要IP之一。
動物園專門開辟“本土動物保育區”,野豬在其中享有最大的面積。遍地的雜草、落葉和樹根,讓這個空間和野外的樹叢別無二致。在動物園的官方旗艦店中,野豬圖案的小方巾頗受歡迎,而各種野豬形象的帽子、玩偶也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討論。
動物園在對野豬的介紹中寫道:“野豬雖然看起來像是一群貪吃的大家伙,甚至粗魯的行動方式讓它們很容易被視為破壞者。但如果不去了解,又怎么會發現野豬和森林的關系,野豬和森林中其他動物的關系是怎樣的呢?……我們所看到的森林的樣貌,其實都是在被野豬悄無聲息地管理著的。”
而在野豬“進城”之后,有關南京“野性”的再發現和重塑,或許也將迎來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