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行情
上周五大盤全天震蕩分化,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截至收盤,滬指漲0.43%,深成指漲0.44%,創業板指跌0.11%。滬深股通因臺風暫停交易。上周五美股主要指數收盤漲跌不一,道指漲0.34%,上周累計上漲1.43%;納指跌0.02%,上周累計上漲3.25%;標普500指數漲0.18%,上周累計上漲2.5%。
十大劵商
中信證券:迎接“金九”行情
展望后市,政策近期密集出臺,后續料還會不斷加力,直至經濟走弱和預期轉弱的趨勢徹底扭轉。同時,市場基本消化了政策底及市場底后最后一輪賣盤壓力,當前市場底部區域特征更加清晰,風險收益比更佳,是積極入場的時點,市場將迎接“金九”行情。
具體而言,此前四種資金行為共振形成賣壓,當下已經被市場基本消化:一是博弈政策的資金行為在政策長時間醞釀和集中出臺后已集中兌現;二是“贖主觀,買被動”的資金行為存在時間差并造成一定短期波動,但反映的是對市場的樂觀預期;三是北上資金階段性流出規模已達歷史極值,政策迅速密集落地見效后趨勢或逆轉;四是活躍交易型資金對量化存在誤解和忌憚,加強量化交易監控會緩解其焦慮。
當前市場風險收益比更佳,是積極入場的時點:一是預計政策還會不斷發力,直至經濟走弱和預期轉弱的趨勢徹底扭轉;二是政策的效果會很快顯現,人民幣匯率趨勢有望逆轉;三是當下市場風險收益比更佳,底部區域特征更加清晰。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圍繞地產、科技、能源資源三大產業主線積極布局。
中金公司:初顯企穩
近期與經濟增長、房地產、資本市場改革相關的一攬子穩增長、穩預期政策密集出臺,直面市場關切,在積極信號催化下,A股市場初顯企穩跡象。
從資本市場維度,在經歷前期調整后,市場成交、估值、各類主體行為表現等均顯示當前市場已處于歷史偏底部區間,隨著穩增長政策陸續實施、上市企業盈利底部逐漸顯現,對后市資本市場演繹不必過于悲觀,中期市場機會仍大于風險。
配置方面,7月政治局會議后,A股市場風格階段性轉向大勝小、價值優于成長。投資者可以政策引領為主線,兼顧科技成長細分領域?紤]到當前政策環境較為積極且仍在發力過程中,地產產業鏈等政策重點支持領域仍有望有相對表現,受益于產業催化的部分科技成長細分領域建議結合景氣度預期做自下而上布局。
中信建投證券:逐步反擊
隨著多項關于資本市場、穩地產的重磅政策密集落地,地產實質性政策有望推動銷售和價格預期趨穩,活躍資本市場組合拳將改善A股市場估值。
海外方面,美經濟數據修正,就業市場降溫,美聯儲加息預期回落,人民幣匯率有望趨穩,外資流出預計好轉有望流入。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高股息壓艙石,彈性需科技選股。行業方面,可重點關注非銀金融、消費建材、汽零、有色、石油、傳媒、通信等。
國泰君安證券:區間震蕩為主
展望后市,前期市場調整已計入了對經濟和政策下修的預期,股價處在底部區域、經濟企穩疊加政策呵護,“邊際更為重要”,機會要大于風險。但是,由于缺乏彈性的總量預期,以及風險偏好結構兩極分化,預計后市上證指數大勢上以區間震蕩為主,震蕩底部積極一些。
海外方面,美國勞動力市場松動,全球流動性緊縮預期緩和等,有助于外部不確定性的降低與靈活性外資的回補。
配置方面,投資機會主要在微觀結構好的股票。一方面,調整時間很長、股票充分換手,預期低悲觀者出清、具備邊際催化的股票在交易上有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中報季結束短期無業績下修風險,加上減持新規與高風險偏好投資者活躍的特點,中小市值與題材依然會好于大市值。
行業方面,下一階段科技成長股的行情在高端裝備和制造,中期繼續看好高股息。
申萬宏源證券:政策預期修復進行時
展望后市,A股政策預期修復進行時,走出困局后需步步為營。國內方面,A股二季報凈利潤單季負增長加深,盈利能力繼續回落。2023年三季度至四季度營收凈利潤同比因為基數原因改善是大概率,但真正的業績底還有待確認。上游周期和中游制造的供給釋放壓力年內仍將進一步走高。
海外方面,短期美聯儲仍傾向于保持加息威脅,這仍是一個壓制因素。但如果沿著就業市場的短期變化外推,美聯儲緊縮的邊界已趨于明確。后續A股市場面臨的海外環境趨于緩和的概率更大。
配置方面,結構選擇上,交易穩增長的重點還是房地產、家電和汽車,但交易政策效果驗證,不如后續交易政策再加碼。同時,繼續看好中特估和數據要素,中期可關注AI應用端拓展的美股映射,重點包括機器人、汽車智能化、游戲等。
興業證券:繼續修復
當前,隨著各種積極信號不斷出現、風險偏好回暖,市場已經熬過了最困難的階段,后續有望迎接修復的曙光。隨著政策呵護加速落地、基本面和盈利均已處在底部并已出現積極信號、微觀資金環境改善、風險偏好回暖,市場有望繼續修復。
首先,往后看,新的宏觀、地產政策有望繼續加碼。其次,各項資本市場呵護措施也密集發力,開始逐步推動市場信心改善、風險偏好修復。同時,本次組合拳是對于前期一攬子政策中部分安排的集中落地,后續進一步的政策呵護依然可期。
再次,PMI連續三個月邊際回升,經濟并沒有想象中的差。從8月PMI數據來看,制造業PMI繼續回升至49.7%,明顯高于彭博預測中值的49.2%。其中,PMI生產指數51.9%,為近5個月以來的高點。
第四,從高頻中觀數據來看,2023年中報大概率已是市場“盈利底”,后續基本面有望逐步企穩修復。參考歷史經驗,全A非金融累計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利潤總額同比高度相關。而2023年1-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為-15.50%,降幅已較前值收窄1.30個百分點,或指向后續全A非金融凈利潤增速有望企穩。
最后,本輪外資流出有望逐步進入尾聲。往后看,隨著國內政策寬松預期升溫,疊加人民幣匯率企穩,本輪外資流出有望進入尾聲。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三大方向:一是政策組合拳落地之下,利好受益于相關政策及事件驅動的地產鏈、周期等;二是市場信心提振、風險偏好回暖之下,具備景氣優勢、前期超跌的景氣成長也有望迎來修復;三是低波紅利資產。
招商證券:延續反彈
展望9月,隨著造成8月A股調整較大的兩個關鍵負面利空逐漸落地,當前A股面臨的基本面、資金面、政策面全面改善。9月市場將會延續8月底開啟的反彈趨勢,全年N型走勢最后一筆經歷多次挫折后終將開啟。
具體而言,當前政府穩增長再度發力,專項債發行提速使得8月社融將會明顯改善。PMI反彈,商品價格反彈,工業企業盈利出現拐點;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落地后,上市公司收入增速拐點將會被進一步確認。
同時,地產政策進一步強化,有助于未來地產銷售邊際改善,存量按揭貸款利率調降和個稅抵扣的增加助力居民消費企穩。資本市場活躍的相關政策使得未來資金供求關系扭轉,A股將會轉為凈流入。
配置方面,綜合最新業績變化趨勢,去年基數效應,當前改善動力等因素,在數字經濟方興未艾和優化地產政策發力的背景下,可以重點關注信息科技、地產鏈、部分大宗商品。次級主線中心是優化房地產政策和穩增長階段性發力。
華泰證券:當前或可樂觀些
對A股進行敏感性分析,當前對應的地產銷售下行的預期,悲觀預期已體現在定價中,隨著8月PMI進一步上行(尤其是新訂單),當前或可對市場樂觀些。
復盤2013與2018年政策博弈,歷史上呈現出“七階段”特征:一是拐點出現;二是擔憂政策力度;三是力度超預期;四是擔心政策有效性;五是驗證有效性;六是擔心有效性的持續性;七是持續的數據驗證持續性。
歷史上對應的證實力度階段,多針對市場核心問題出臺措施或表態(2013年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限制對應非標和債市監管、2019年初央行全面降息),此后市場短期迎來上行,當前或邁入第三階段。
配置方面,當前高換手的市場環境下,可在操作上適當拉長視角。其中,中期維度戰略看多電子,尤其是順全球庫存周期回升的面板、消費電子、元件等。長期維度看多醫藥。
平安證券:回升態勢有望延續
展望后市,市場觸底回升態勢有望延續,一系列積極政策持續加碼落地有助于市場情緒修復,隨著政策效果逐漸顯現,上市公司基本面也有望迎來邊際改善。
首先,積極政策加碼,房地產放松持續,央行繼續釋放穩匯率信號。房地產方面,截至9月2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已官宣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與此同時,人民銀行聯合金融監管總局發文,引導房貸利率、首付比例“雙降”,整體有助于節省購房支出、進一步擴大消費和投資。
其次,上市公司中報業績延續筑底,接觸消費相關行業景氣繼續回升。截至9月2日,全A共有526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半年報,上半年全A和全A非金融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4.4%和-9.7%。結構上,主板和創業板業績表現更加穩健,科創板盈利降幅較一季度小幅收窄。
配置上,一方面,建議投資者關注地產、消費等直接受益于政策利好的順周期板塊。另一方面,可逢低布局產業景氣持續向上的科技成長TMT板塊。
華西證券:估值修復
展望后市,9月A股將處于政策密集落地的窗口期,投資者對國內政策和經濟增長的信心將迎來改善,當前A股風險溢價仍處于近三年高位,市場在持續縮量背景下有望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
具體而言,一是資本市場四大利好政策明顯提振市場信心,并有望改善中長期股票市場微觀流動性;二是地產需求端政策加碼寬松,存量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調、一線城市“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地等,將進一步釋放剛需和改善性需求,有助樓市企穩修復。
中期來看,減持新規下的股市資金需求端放緩和中長期資金的緩慢入市,有望使A股逐漸打破存量博弈的格局。
配置方面,投資者可關注受益于穩增長政策和長假預期的地產鏈、出行鏈;主題方面,可關注“一帶一路”、智能汽車、A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