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近3年人均結案480余件,審判質效逐年提升;先后斬獲“全國優秀法院”“全國模范法院”“全國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人民法院黨建工作先進集體”;涌現出“全國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刑庭、“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東城法庭、“全國巾幗文明崗”立案庭等一批先進集體……
一串串喜人的數字、一項項沉甸甸的榮譽背后,凝聚著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櫛風沐雨、上下求索的開拓精神,詮釋了全體干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和擔當。
近年來,東莞第一法院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工作目標,抓緊黨建“牛鼻子”,實現了黨建與審判執行工作的高度融合,逐步形成法官品牌、案件品牌、創新品牌和文化品牌,有力促進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東莞這座新晉的萬億GDP城市、千萬人口的“雙萬”城市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作為東莞管轄區域面積最大的基層法院,東莞第一法院近3年年均收案數量超10萬件,案件結收比每年均超過100%.該院通過公正高效審理、慎用強制措施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東莞經濟穩增長。
2021年12月,東莞市南城尚城學校首屆藝術節如期而至,走廊上掛滿了學生的剪紙、拼貼、繪畫等作品。一幅幅藝術佳品,迎來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駐足欣賞,窗明幾凈的教室傳來陣陣讀書聲,一些學生在操場上跑步……這番熱鬧的景象背后,是東莞第一法院努力推進尚城學校破產重整最大的意義。
2019年初,尚城學校實際經營者曹某某以該學校為個人債務提供擔保而產生巨額債務,對學校正常運營造成嚴重影響,致使學校走到破產這一步。2019年5月17日,東莞第一法院裁定受理對尚城學校的破產清算申請。
受理案件后,東莞第一法院細致梳理案件細節所涉的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創設性提出多項契合案件特點的“微創新”措施,同時積極與債務人、債權人及學生家長溝通,妥善推進學校重整和安排1500多名學生的去向,維護了社會穩定。
東莞第一法院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講政治的要求貫穿審判執行工作始終,依法穩妥審理了多起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一批案件入選廣東法院優化營商環境破產典型案例。
這些案例的背后,凝結著東莞第一法院黨員干警的智慧和汗水。他們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主動下沉到村居、企業等基層一線沉底鍛煉,在糾紛矛盾的主戰場、群眾工作的第一線摸爬滾打、成長磨煉,涌現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柯穎、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曉宇、執行能手譚添榮、家事審判能手楊小可、破產審判能手莫然、青年調解能手譚立等術業有專攻的品牌法官。
實踐中,東莞第一法院堅持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里,把創新發展理念融入司法工作中,樹立基層黨組織“敢為人先”的堡壘意識,形成了一批可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構建訴調對接“1+2+3”工作機制,被省委政法委評為全省第二批社會治理實踐創新項目,在全省法院會議上作經驗介紹;升級打造“訴調對接+網格化”模式推進訴訟源頭治理,新建訴源治理示范社區24個,組織法官進社區、入網格,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微改革破解執行難題、預審計促主動履行等執行經驗被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推廣,金融專業化審判新機制、執行款快速兌付、刷臉領款等創新舉措被廣東高院在全省推廣。
近年來,東莞第一法院各項創新舉措開花結果,先后榮獲全國繁簡分流示范法院、全國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近年來,東莞第一法院注重把政治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實,打造了“PLUS”演說會、“青聽”與你有約讀書交流分享會、致敬年會等一系列深受干警喜愛的文化品牌活動。2022年5月,該院“上線”創新文化品牌項目——“弘毅之聲”,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為干警搭建一個探討黨的建設、法學理論、審執工作、社會熱點、文化生活等多領域、多范疇的交流平臺。
為打造各具特色的新時代人民法庭,東莞第一法院按照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大法庭小法院”的工作思路,聚焦鄉村司法供給、群眾司法需求、社會綜合治理等方面,不斷加強人民法庭建設。同時,積極引導轄區內人民法庭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底蘊,因地制宜,發展獨具特色、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一法庭一特色一品牌”。其中,東城法庭以“敢”“勇”“創”的拼勁,構建法庭文化自信的基石;松山湖法庭結合自身區位優勢,打造“金融法庭”品牌;寮步法庭融合莞香文化提煉法庭特色;石龍法庭以舉重擔當精神提升法庭文化底蘊;中堂法庭結合龍舟競渡文化打造法庭文化建設。
法院文化建設的最終落腳點在于司法為民。東莞第一法院扎根審判實際,扎根腳下土地,以其獨具特色的法院文化向前邁進,持續提升審判執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