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引發行業熱議。
1月,華安基金投資部總監崔瑩因個人原因離職,后加盟上海勤辰私募;同期,頂流基金經理董承非離任興證全球基金,后入股?べY產成為合伙人。
2月,寶盈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季軍基金經理肖肖因個人原因離職,幾個月后創立了海南上善如是私募。
3月,博時基金“醫藥捕手”葛晨確認奔私,加盟千億私募高毅資產。
5月,易方達基金名將、700億頂流基金經理林森離職,也選擇了加入上海勤辰。
明星基金經理“奔私”,從路徑來說或是自立門戶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要么是加入比較成熟的私募平臺,目前來看都有人選擇。但不論如何,過往在公募的光環,以及“買基金就是買基金經理”這一理念的深入人心,依然為他們帶來了大量的關注與認可,這一點從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奔私”后新發產品受熱捧與大賣就足以體現出來。
而從年初至今的變動來看,公募與其他資管機構之間的人才流動相當頻繁,這股“公奔私”的熱潮也依然在延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