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正經歷三大重構,即市場格局的重構、發展模式的重構、競爭要素的重構,這些基礎性變量的改變,標志著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博弈、品質制勝’新發展階段。”3月31日下午,綠城中國新任董事會主席、非執行董事劉成云在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首次亮相。
2024年,綠城中國取得收入1585.46億元,較2023年增長20.7%。綠城集團累計取得總合同銷售面積約1409萬平方米,總合同銷售金額約2768億元,其中歸屬于綠城集團的權益金額約1206億元,權益比提升至70%。
綠城中國2024年度業績發布現場 管理層透露,截至報告期末,綠城中國土儲總貨值4496億元,總建筑面積2747萬平方米,權益建筑面積1785萬平方米。其中,在十大戰略核心城市土儲超過了2400億元,占比達到53%。在長三角土儲占比達到60%,一二線%。
對于在核心城市競爭日益激烈的土拍市場拿地,綠城中國執行總裁郭佳峰坦言,為了提高獲取優質地塊的概率,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策略:第一是向內挖潛,提升項目開發效率,并做好前置研究,積極引導差異化的定位機會,而不是高估冒進提高銷售價格;第二是進一步發揮綠城中國自身優勢,堅守對于好房子的營造和行業引領;第三是尋找結構性、小眾投資機會,比如板塊供給短缺,或綠城有較大議價能力的項目。比如2020年3月獲取的蘇州雙湖板塊蘇州玫瑰園項目,該板塊新房產品多年斷供,所以項目最終實現三開三罄。
“對于明顯過熱的地塊,綠城會在合理的地價范圍里出價,始終保持理性,不會為了拿地而大幅放松投資標準。”郭佳峰說。
“去庫存”仍是重點工作
經歷了長時期調整,“去庫存”成為房企止跌回穩階段的共同目標。
綠城中國執行董事李駿透露,2024年,公司重難點庫存去化金額達到422億元,包括住宅長庫存、車位儲藏室和商業專項三大類,其中專項指標平均完成率達到了113%,超額完成了48億元。
對此,公司在管理機制和銷售打法上進行了全面升級,即“老盤新做”,圍繞老項目的產品力、展示力、推廣力、銷售力、服務力5個方面升級,加快庫存去化。
“2024年進行‘老盤新做’的項目,每月流速平均提升了106%。2025年我們擴大了重難點庫存房源的認定范圍,將現房未達長庫存的房源和新拓的商辦類貨值等,也納入重難點項目的考核。另外,今年還會持續‘老盤新做’,從營銷的單點發力,到以產品破局和客戶運營并重的體系突破,今年爭取有明顯效果。”李駿說。
杭州市場熱度超出想象
進入2025年,杭州市場量價齊升。
“杭州市場今年確實很熱,已經超出我的想象了。”郭佳峰說,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杭州是限購限價取消比較晚的城市之一;二是由于此前的限購,有高端住宅購買需求的人沒有購房資格,有購房資格的人需要搖號,往往中簽率5%~6%,所以也很難買到;三是限價時期的產品品質不夠好,戶型也做得很小,沒有跟市場需求緊密掛鉤。”
“雙限放開以后,需求端打開了,加上浙江省內或者省外的非杭州客戶置業需求釋放,因此杭州的高熱可以解釋為需求被積壓后集中釋放。”郭佳峰表示,“浙江省的購買力總體比較大,外省客戶也有一定比例,杭州每年還有20萬左右的新增人口,所以整個市場是比較好,這種現象會持續一年甚至一年半”。
但他也提醒,杭州周邊剛需盤的去化,并沒有和高端項目一樣高歌猛進。
“我更堅信是上述原因導致局部特殊產品需求的高熱,所以我們考慮的是怎樣去迎接這種需求,怎樣去應對這種格局,近期杭州‘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地王’現象中已經沒有綠城的身影。”
關于三四線的投資布局,郭佳峰表示,綠城除了聚焦一二線核心城市外,會持續關注浙江三四線城市的投資機會,適量下沉到地級市、縣做一些改善類產品。浙江的地級市經濟情況較好,義烏、臺州的改善項目均價能夠達到5萬~6.5萬元/平方米。
“今年開始,這些地區的土拍開始出現了央企身影,4月浙江省內地級市的土拍應該也能看到這些大公司,綠城會用同樣理性、細致的決策方案去面對競爭。”郭佳峰說。
對于未來發展戰略,新任董事會主席劉成云表示,綠城將保持定力,堅守市場化機制,堅守“真誠、善意、精致、完美”企業文化,以變應變、持續三改,在行業換擋升級期著力把握結構性機遇,在由“量”到“質”發展的過程中,努力實現從“好”向“優”的能力提升。在新的階段,中交集團的支持會越來越強,在中交集團的支持下,在各股東的全力協同下,在全體綠城人的共同努力下,綠城中國有能力從容應對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