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我省持續高溫干旱,最高氣溫37~39℃,部分市縣超過40℃。當前正是棉花花鈴期,也是其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持續高溫干旱造成棉花花粉敗育、蕾鈴脫落加重、單鈴重降低、未成熟棉鈴提前吐絮等,導致棉花產量下降、品質降低,進而導致棉花減產減收。為降低高溫干旱對棉花生產造成的影響,現提出如下生產技術指導建議:
1.及時抗旱灌溉清理灌溉渠道,提高灌溉效率。提倡早晚小水溝灌、速灌,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噴灌或滴灌,以水降溫,提高冠層空氣相對濕度,降低土壤和冠層溫度,改善田間小氣候,灌溉以浸潤畦面為宜。
2.科學施肥調控適量施肥可增強棉花抗逆性,提高棉花快速恢復生長能力。花鈴期是棉花需肥的高峰期,高溫干旱期間應及時追施速效肥料。對溝灌棉田,追施尿素10公斤/畝,磷酸二銨5~8公斤/畝;對缺鉀癥狀明顯的棉田,需補施鉀肥。同時結合蟲害(棉鈴蟲、盲蝽蟓、棉粉虱等)防治,清晨或傍晚葉面噴施1%的尿素+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7天噴施1次,防止因干旱缺水和地下水供應不足引起的肥水失調而導致的棉花早衰。
3.中耕培土保墑灌溉田干后及時進行中耕松土,保水保墑,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肥水高效利用,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抗倒伏能力;干旱時中耕宜淺,行間中耕深5 cm左右。
4.加強田間管理春播雜交棉推遲人工打頂時間,直播早熟棉減少化學封頂藥劑用量。根據棉花長勢合理化控,每畝用純品甲哌鎓1~2克兌水噴施可提高葉片中游離氨基酸和葉綠素的含量,提高葉片抗旱能力,促進棉花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協同并進,提高產量。
5.預防旱澇交替長江流域旱澇交替現象時有發生,增加了田間管理難度,秋后的棉田管理要做好以下準備:加強排灌基礎設施建設,及時清理三溝;及時掌握天氣信息,花鈴期如遇雨水多需對長勢較旺的棉田加大化控力度,及時封頂防止棉花瘋漲;對長勢較弱的棉田及時葉面追施適量肥料,提高成鈴率,增加單鈴重;吐絮期對長勢旺盛的春播雜交棉田要及時清除中下部無效枝葉,增強棉田通風透光性能,減輕黃萎病等發生,并提前采摘中下部棉鈴,防止爛鈴;長勢旺盛的直播早熟棉應適時提前噴施脫葉催熟藥劑,防止棉花貪青晚熟。
6.加強蟲害防治加強棉花中后期棉、紅鈴蟲等蟲害監測,做好預防措施及時防控。連續高溫棉花蟲害易發生,要加強棉鈴蟲、紅蜘蛛、盲蝽蟓、煙粉虱和斜紋夜蛾等蟲害的防治,根據農業部門的預測預報及田間調查、監測,及時防治,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7.強化災害預防面對持續的高溫天氣,不僅要立足抗災奪豐收,加大對高溫干旱配套技術措施的落實力度,同時未來針對極端天氣多發的情況,在農業減災上也應做好預防。加強對極端天氣的預測預警,提高對極端天氣的應對能力;加強生物育種研究,篩選選育耐澇、耐旱等抗逆性品種,提高抗極端天氣能力,有效防災減災;加強農業、氣象、水利等多部門溝通協調,因地制宜,科學制定防災減災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