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消息面
7月11日美股盤前,拼多多跌近4.49%。
相關新聞消息
之前公司最開始說要轉型做拼多多無貨源模式的時候,我相當不看好。“在拼多多平臺上采集商品加價上到自己的店鋪怎么會賣得出去,同一件商品賣的比同個平臺上的其他商家賣得貴,這樣不會有什么問題嗎?”而今我終于理解了,下面從多個角度來聊聊我自己的理解。
從買家角度來看,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拼多多千人千面機制。什么是千人千面?這是很多電商平臺的一種算法機制,根據客戶的標簽定位,來推送相關的產品,用來達到成交的目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什么叫殺熟吧,同樣一款產品,一個不經常網購的人價錢比一個經常網購的人的價格在他們手機里面顯示的價格能相差幾十,甚至上百,這里不多說。我們比上家的價格貴,買家憑什么來我們店里買呢?因為現在大家都是手機購買和瀏覽,而且我們采集的商品價格本身也不是很高,幾十塊錢的東西,客戶也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在上面,就算貴點也不是很在意。同時一個手機屏幕展現不過五六款商品,買家第一時間信息獲取量大大降低,只要你的產品被系統推送展現,就有極高的概率成交。
從拼多多平臺來看,無貨源模式會使平臺入駐的商家大量增加,商家數量越多,平臺在其他購物軟件的競爭中越有優勢,會吸引更多的買家。
從拼多多被采品的上家商家角度來看,無貨源商家采集上家的商品,買家下單后無貨源商家需要去上家采貨,直接提高了銷量增加了銷售額。
所以綜上所述,無貨源模式沒有什么問題,存在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