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網絡視音頻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具有“年度風向標”之譽的行業盛會,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于3月27日至29日在成都舉辦。作為本次行業大會的深度合作媒體,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楊錚、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副會長羅建輝、長信傳媒董事長郭靖宇等來自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創作等不同領域的嘉賓都對短劇進行了討論。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也從長到短再到微短劇的歷程講起,談到了愛奇藝在微短劇領域的行動。
在“精品微短劇創作論壇”上,楊錚用一組數據揭示行業爆發力:“2024年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達到這一數字,網絡外賣用了12年、網約車用了11年,而微短劇僅用不到5年。”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楊錚
這份成績單背后,表明微短劇逐步從最初的野蠻生長邁向如今的精耕細作階段,當下的微短劇已經掀起一場產業革命,更專業、更垂直、打造系列IP成為業界共識。正如羅建輝所說:“微短劇雖‘微’,但格局不能。浑m‘短’,但追求必須高。”
“讓去年的頂配內容成為今年的標配內容”
“讓去年的頂配內容成為今年的標配內容。”在微短劇內容創作的賽道上,追求精品化已成為行業共識,而立意與創新則是這場競賽的核心驅動力。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海濤表示,微短劇早期受單點付費模式影響,存在“重爽感、輕邏輯”的問題。“隨著會員模式和免費模式越來越成為微劇播出的主要模式,用戶在觀看場景下更加從容,所以微劇一定回歸到內容創作的本質上。”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海濤
楊海濤以為例,這部融合宮廷斗爭與女性成長的微短劇作品,憑借深刻的人物刻畫和跌宕起伏的劇情,上線即登頂愛奇藝熱播榜,抖音相關話題量破千萬,成為愛奇藝春節檔最火爆的劇集之一,充分驗證了精品化路線的市場潛力。
百度百家號內容運營負責人于軻直言,雖然微短劇用戶的底層消費邏輯是即時沖動和瞬時滿足,但平臺要從這種爽感中尋找群體意識的最大公約數,并加以升華創新。“一味的爽感不可取,我們需要內容不斷創新突破才能帶來整個行業精品化再一次突破。”
在于軻看來,微短劇行業已從“卷”內容不“卷”制作階段,邁向“卷”立意也要“卷”創新的新階段。“同質化的內容,最終只會淪為大浪淘沙中的沙子,好的立意和新的創新才能成為新的王者。”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隨著微短劇的精品化發展,受眾群體早已突破圈層,而對特定圈層、特定場景的定制劇成為新的發展方向。
愛奇藝公布的數據顯示,5—20分鐘橫屏短劇主要吸引90后、00后女性,高線城市用戶占比較高。“對她們來說,看短劇多是出于‘情緒剛需’或是為獲取‘社交談資’,屬于半獨立的電子榨菜。她們能夠在上下班通勤路上、午飯的時候看這些內容。”愛奇藝影視文學研發中心總經理張曉媚說。而1—5分鐘的豎屏微劇則以下沉市場為主。31—40歲的中青年、51歲以上的銀發人群為主。“空間是相對獨立、私密的,能帶來情緒風暴,更適合打發時間和睡前觀看。”
伴隨用戶分層,微短劇在制作端也變得更加垂直細分。楊海濤強調,微短劇當下要塑造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避免人物扁平化,深度挖掘人物性格特點、成長背景和內心世界,讓人物具有多面性和層次感。
微短劇正成為產業連接超級接口,系列IP打造成為新共識
在產業融合方面,微短劇正展現出強大的潛力。楊錚明確表示:“微短劇正在從內容形態進化為產業連接的超級接口。”
據介紹,2024年,“跟著微短劇去旅行”項目作品播放量超過60億。微短劇與文旅、品牌的融合成效顯著,如以四川樂山非遺美食為文化背景,成功帶動當地旅游;在去年“618”期間播放量達到7.4億次,實現品牌破圈傳播;聚焦四川官塘非遺村,單集播放量突破2000萬。
愛奇藝影視文學研發中心總經理張曉媚
與此同時,微短劇的發展也為從業者帶來了新機會。長信傳媒董事長郭靖宇感慨:“長劇集對我這種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會有限制,而短劇到今天還能給我這個50歲的人機會,我們要感謝短劇。”他透露,長信傳媒早期,微短劇劇本多來自番茄小說改編,但隨著長平臺和傳統影視公司的加入,微短劇產業能力提升,長劇經典IP改編為微短劇已經成為微短劇發展的新方向。去年,華策影視“短劇時間短、成本低,可以快速實現內容創新,做到IP孵化,積累一定的粉絲和受眾。”愛奇藝戲劇中心總經理李莉稱,系列IP打造已經成了行業當前的共識。“因為創作一個作品是很難的,一旦我們創作成功,還是要在原來成功的基礎上做,這是我們選擇項目很關鍵的點。”
然而,在行業中,同質化瓶頸尚未破解,同一IP被大批量改編成微短劇的現象屢見不鮮。對此,歡樂時光影業劇集工作室總經理姚夢西認為,要突破這一困境,需要從業者從網文走出來,敢于創新。比如,針對其與愛奇藝合作的微短劇項目“百部港片微劇計劃”,在內容上,姚夢西表示不會簡單翻拍,而是“新酒裝老瓶”。
“我們與許多創在投資方面,投資800萬元級別的微短劇已經出現。郭靖宇呼吁資本和藝術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