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大石橋旗口鎮吳先生的讓他與妻子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夫妻二人實在想不通,為何相交多年的朋友李某華轉身就成為了對他們夫妻的財產“不問自取”的,人與人的信任還不值絡中的幾枚“虛擬貨幣”嗎?
2021年1月13日,大石橋市旗口接到轄區群眾吳某報警,稱其在絡錢包中存儲的26.22枚虛擬貨幣“以太幣”被盜,損失價值折合人民幣20余萬元。
所謂“以太幣”(簡稱ETH)是繼“比特幣”(簡稱BTC)后出現,以“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的一種新興絡代幣。相對于貨幣,以太幣沒有指定發行方,它依賴于計算機絡節點計算生成,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特定軟件進行計算(俗稱“挖礦”)來獲得,而“挖礦”的人則被稱之為“礦工”。
兩年前,吳某及其堂弟計劃合作“挖礦”,于是通過人介紹,找到了李某華并從其手中購買了專用于“挖礦”的計算機設備。吳某的堂弟負責“挖礦”,“以太幣”賬戶由吳某負責管理,李某華則負責“挖礦”設備的。由于長期合作,幾個人慢慢熟絡起來,對彼此也頗有信賴。
2020年8月2日,吳某用于存儲“以太幣”賬戶及密碼的手機不慎丟失,為盡快找回賬戶信息,便向當時幫助他注冊賬戶的李某華求助,李某華很快幫助吳某找回了賬戶信息。
2021年1月8日,吳某依照慣例對“以太幣”賬戶進行核對時發現,原有26.22的余額竟然只剩0.22,情急之下連忙檢查交易記錄,他驚愕地發現賬戶大部分余額竟然分多次轉至另一個賬戶中。
由于“以太幣”賬戶是一串數字與字母的組合,無法直接確定該轉入賬戶的擁有人及所在地,吳某出于習慣立即聯系了李某華,希望李某華給予幫助。
然而,經過李某華的“檢查”,得到的結論竟然是吳某的“以太幣”賬戶遭受了黑客,其賬戶內的余額已經無法追回。吳某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與李某華分別后他再三考慮,最終選擇了報警。
在了解具體情況后,旗口值班王嘉彬立即向所長楚金橋進行了匯報。然而,想要把這件案子辦成鐵案,可謂是困難重重。首先,涉及虛擬貨幣的案件在營口乃至遼寧地區均為首例,不僅毫無經驗可循,而且乃至取證都
面對這種從未遇到過的新型絡犯罪,們絲毫沒有和氣餒。最終,所領導考慮再三將此重任交給了新任副所長劉賀牽頭負責,王嘉彬配合。經過半個多月廢寢忘食
1月27日,旗口根據可靠情報獲悉,嫌疑人李某華在海城出現。凌晨4時許,所長楚金橋帶領副所長劉賀、王嘉彬,頂著大雪驅車來到海城市西柳鎮商貿城附近,進行排查和追蹤。經過近4個小時的不懈努力,最終在一高速公出口處將其成功抓獲。
經,李某華對其借恢復“以太幣”賬戶之機,竊取被害人吳某賬戶內余額并變賣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華已被依法刑事,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方提示:無論虛擬貨幣還是其他類型的虛擬商品,擁有者都應該妥善保管其賬戶及密碼。只有從根本上做到“財不外露”才能不讓“賊”惦記,以避免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