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杜宇
4月2日晚間,亞香股份連發三份減持公告,涉及大股東及多名高管,這一舉動在資本市場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其中,持股5%以上股東昆山鼎龍博暉投資管理企業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連續90個自然日內合計減持不超過242.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3%。與此同時,公司董事兼董事會秘書盛軍、董事副總經理陳清、方龍,董事夏雪琪,監事王秉良等也紛紛計劃減持,合計減持比例達0.35%。如此密集的減持行為,不禁讓市場對亞香股份的未來發展產生擔憂。
從股價表現來看,亞香股份自去年8月底見底反彈后,在今年1月下旬開始大幅拉升,股價隨后頻創新高,截至4月2日收盤,股價報82.47元/股,仍處于歷史高位。這種股價的大幅上漲,或許為大股東及高管的減持提供了“良機”,但從公司基本面來看,這樣的減持行為卻顯得有些突兀。
亞香股份作為國內中高端香料的主要生產企業之一,上市后不久,公司便出現了業績“變臉”的情況。2023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0.66%,凈利下降39.18%,雙雙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雖實現營業收入5.76億元,同比增長21.37%,但歸母凈利潤卻同比下降34.58%,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凸顯。在這樣的業績背景下,大股東及高管的密集減持行為,無疑會進一步削弱市場對公司的信心,4月3日盤中,亞香股份一度跌超11%。
從減持行為本身來看,大股東及高管的決策可能基于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股價處于高位,減持能夠為其帶來豐厚的收益,鎖定當前的投資回報;另一方面,公司業績現狀或許也讓他們對公司未來的經營前景存在一定的擔憂,從而選擇提前“抽身”。然而,這種行為對公司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大規模減持可能導致公司股價短期內波動加劇,對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造成影響,同時也可能引發市場對公司內部治理和未來發展的質疑。
筆者認為,亞香股份大股東及高管的密集減持行為,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對自身利益的考量,但也給公司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公司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業績提升,以增強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
對于投資者而言,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應綜合考慮公司業績、市場環境以及大股東減持等因素,避免盲目跟風,理性看待公司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