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隨著陜西能源(001286.SZ)、中電港(001287.SZ)、江鹽集團(601065.SH)等主板注冊制首批10家企業正式上市,我國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 這不僅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30余年來,股票發行制度改革圓滿完成“關鍵一躍”,更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將繼續向“深處”邁進。2023年10月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發展資本市場提出了更高要求。會議提出,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促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以及活躍資本市場等發展要求。 從“關鍵一躍”到“走深走實”,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專家指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統攬大局與多端協同、穩定預期和持續漸進的改革深化。下一階段,隨著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政策框架和投資端改革等具體舉措出臺落地,政策效果持續釋放,資本市場生態將進一步改善,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將持續提升。 2023年12月14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對2024年工作任務部署提出,扎實推動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政策框架落地實施,加快建設安全、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和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 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持續提升 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順利落地及平穩運行,有力加快了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建設,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Wind數據顯示,2023年A股IPO募資規模再次全球領先。截至2023年12月20日,A股完成IPO項目合計341個,總計完成約3490億元的資金募集,首發項目平均募資規模約102億元;增發331家,合計完成約3612億元資金募集;可轉債發行147家,合計完成約1375億元資金募集。 雖然縱向而言,受多重因素影響,IPO數量和規模較2022年有所下滑,但橫向比較來看,在2023年全球新股市場普遍疲弱的情況下,A股全年募資額約占全球籌資額的四成以上,滬深交易所位列全球IPO募資額前兩位,持續釋放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同時,就募資行業來看,資本貨物(包括航空航天與國防、電氣設備、機械等)、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材料、技術硬件與設備、 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隨著全面注冊制走深走實,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制度包容性、適配性更強,市場結構更優,推動經濟轉型的能力顯著提升。” 進一步來看,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越發完善,市場生態向著健康良性發展。以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為例,經過持續深化改革,2023年下半年以來北交所交投持續活躍,不少個股實現快速上漲。800余只公募基金以及社保基金、QFII等機構入場,“投早、投小、投新”生態逐步形成。 “2023年9月1日,《中國證監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發布,全面部署一攬子舉措,為高質量建設北交所劃定了清晰的改革發展路線圖。此次全面改革立足當前、謀劃長遠,明確了北交所的未來發展目標。”國金證券投行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來看,北交所各項配套措施的出臺將持續推動北交所在高質量擴容、改善流動性方面快速邁進,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能力不斷提升,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持續釋放動能。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持續推進,定位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北交所改革深化、逐步發展成熟,不僅提升了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撐力度,也為不同需求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參與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機遇的窗口。長期來看,北交所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北交所市場的規模和影響力有望進一步提升,而北交所市場的活躍和繁榮也將提升整個資本市場的活力和吸引力,讓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持續提升。” “2023年2月,全面注冊制正式施行,資本市場制度變革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與注冊制改革同步發生的理念革新、機制優化,以及在把關方式、透明度、監管執法等方面的深刻變化則意義更為重大。”瑞銀集團中國區總裁、瑞銀證券董事長錢于軍對《中國經營報》表示,“作為一家深耕中國市場30余年的外資機構,瑞銀從注冊制推行前的相關制度討論,到全面注冊制推行的各個重要時間節點,均積極參與。在實踐中,我們親身體會到了注冊制改革為活躍資本市場、賦能實體經濟、推動金融開放帶來的積極影響。作為全面注冊制的深度參與者,我們相信全面注冊制的改革勢必將向更廣、更深的維度進發。” 壯大“耐心資本” 活躍資本市場 隨著融資側的多項重要改革順利邁進,資本市場下一步的改革發展重點在哪里?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其中再次提到:“活躍資本市場”。“整體來看,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已邁入新階段,改革的重心由融資端轉為投資端。”中原證券非銀分析師張洋提到。 2023年以來,一系列涉及投資端改革的實效舉措出臺,例如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優化、社;鹜顿Y管理辦法修訂等,中長期資金入市通道不斷打開。同時,交易成本持續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降低融資保證金、規范上市公司股份減持行為等政策組合拳相繼出臺,投資端改革進入實質性階段。 在上述背景下,從投資機構的角度出發,安爵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巖提到,受益于全面注冊制改革落地,包括創新性高質量高科技企業在內的許多優質企業成功上市,為投資者帶來大量極具潛力的投資機會。此外,監管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些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不良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這為維護市場的公正、透明、為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述政策趨勢還將在2024年延續、深化。2023年12月,證監會召開相關會議提到,將扎實推動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政策框架落地實施,并將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推動健全有利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引導投資機構強化逆周期布局,壯大“耐心資本”;堅守監管主責主業,有效防范化解資本市場重點領域風險;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質效,有序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等多方面內容。 展望2024年,劉巖提到,期待在壯大“耐心資本”的推動下,銀行、保險等大型機構在內的投資者更積極地參與證券投資市場,共同推動市場的發展和繁榮,進一步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和創新力。同時,期待監管層以優化注冊制為核心,持續推動市場在IPO和退市方面更加市場化、靈活和高效的運作,并且持續加強市場監管,確保市場的公平、公正和公開。此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參與,也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多走向世界的機遇。 “在資本市場改革的新藍圖中,資本雙向開放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錢于軍表示,未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和開放,國際化、機構化和創新化三大趨勢將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現在,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市場改革也正在擴寬廣度的同時向縱深推進。我們熱切期待中國資本市場在不斷的創新與探索中發展演進,并讓各類市場主體一同參與到改革與優化的歷史進程中來。我相信,中國資本市場有望在全球范圍內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吸引大規模外資進入的一個主流市場,并為中國資本‘走出去’提供堅實的‘母國市場’基礎。”錢于軍指出。 王鵬從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角度展望稱:“2024年,預計資本市場改革將繼續深化,政策將表現出延續性、穩定性,市場預期將進一步落地,市場信心也有望提升。在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不斷凸顯的同時,股東的權益保障得到進一步提升,交易成本下降、投資通道打開,投資者的獲得感有望得到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