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五次小幅加息之后,英國央行終于“激進”了一次。
英國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從1.25%上調至1.75%,將利率拉升至2009年1月以來的最高點,50個基點也創下了英國27年來的最大加息幅度。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
市場普遍認為這是其經濟前景黯淡所致。當前,英國通脹接連刷下歷史新高,6月CPI達9.4%,為四十年最高水平。通脹高企疊加地緣沖突持續,英國經濟增長前景不容樂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值,英國2022年經濟增速將為3.2%,2023僅為0.5%。
作為全球加息浪潮中的“先行部隊”,在2021年12月,英國央行為應對通脹率先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至0.25% ,其時英國的CPI值為5.4%。而如今,該國CPI已高達9.4%,在通脹水平仍未見頂的情況下,英國央行后續加息步伐將如何走?
27年來最大加息幅度
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BOE)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從6月的1.25%提升至1.75%,創下了英國央行27年來的最大加息幅度。
會議紀要顯示,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8名委員投票支持將利率提高50個基點,1位成員認為應該提高25個基點。在受訪專家看來,英國央行此次大舉加息,既受國內通脹高燒促動,也受外圍環境影響。
“主要因素是英國通脹上行風險較高,對于居民的財務水平構成較大的壓力。同時,勞動力市場緊張,(名義)薪資持續增長,也一定程度推動了通脹上升,未來存在工資與物價螺旋上升的可能性。此外,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較快的加息節奏也對英國的貨幣政策構成了一定壓力。”明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12月至今,這已是英國央行的第六次加息,只是此前均以15個基點、25個基點小幅推進。也因此,英國央行招來了“因行動太慢而導致通脹失控”的批評聲音。
在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看來,英國央行此前緩慢加息,反映出英國的兩難境地,一邊是日漸走高的通脹壓力,另一邊是穩定經濟復蘇、盡力減緩衰退的需求。“如今,通脹預期持續走高,美聯儲等其他央行紛紛大幅加息,英國也最終走向了加息50個基點,可被看做是一種彌補措施。”
此次歷史性加息50個基點之后,是否意味著英國央行自此將強勢轉鷹?英國央行行長(Andrew Bailey)對此強調稱,“今天加息50個基點并不意味著我們現在正在走一條每次會議加息50基點的預定道路上。”
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Huw Pill在接受媒體時釋放了同樣的信號,其稱英國央行周四將銀行利率提高50個基點之后,投資者不應假定英國央行將在9月份進一步提高利率。
在受訪專家看來,這最終還將取決于英國央行在穩增長和抑通脹的雙重政策目標之間的游移和取舍。“這也是各主要央行需要思考與解決的最主要難題,即如何準確判斷本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復蘇的形態和節奏?如何正確測度與估計通脹的幅度與韌性?如何努力使本國貨幣政策走在市場曲線前面?”龐溟表示。
四季度CPI或超13%
大幅加息的同時,英國央行還發出了經濟衰退警告。其認為,在通脹壓力之下,英國經濟將在第四季度步入衰退,持續時間可能長達一年。
在這場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機中,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多國深受其累,能源價格飆漲,刺激通脹高燒難退。最新數據顯示,英國6月CPI同比上漲9.4%,創1982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4月至今,該國通脹率已連續三個月站在9%以上的歷史高位。
令人擔心的是,通脹仍未見頂。英國央行預計,今年第四季度的CPI將在13%以上,并在2023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保持在較高水平。對于英國居民而言 ,能源賬單已成為不容小覷的一筆支出。研究公司康沃爾(Cornwall Insight)的最新預測數據顯示,到明年1月,英國家庭的年度能源賬單將達3615英鎊(約合29585元人民幣),高于其此前預計的3363英鎊。
Huw Pill日前表態稱,要“下決心”讓通脹回到2%的水平?梢钥闯觯斍翱雇浫允怯胄械闹饕蝿。但也不僅僅只有通脹,擺在英國面前的還有諸多問題。
這其中包括制造業的低迷表現,數據顯示,英國7月制造業PMI錄得52.1,為2020年6月以來新低;以及貨幣的持續貶值問題,在英國央行利率決議公布后,英鎊兌美元竟出現短線點,隨后有所反彈,截至發稿,英鎊兌美元報1.207,年初至今已跌超10%。
明明認為,“在俄烏危機或將持續、供應鏈中斷緩解速度偏慢、高通脹預計將持續、利率上行的背景下,今年英國經濟下行風險較大,且明年衰退風險將進一步上升。”
多重陰霾之下,英國央行目前預計2022年GDP將增長3.5%、2023年增長1.5%,2024年為-0.25%。相較之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值要更低,其預計英國2022年經濟增速將為3.2%,2023僅為0.5%,其中明年的經濟增速預測值在七國集團中排名“墊底”。
首相之爭將影響后續加息路徑
英國經濟“水深火熱”之時,也正值英國兩位首相候選人——前財政大臣里希·蘇納克和外交大臣伊麗莎白·特拉斯的關鍵角逐期。如何保民生、穩增長,自然成為了他們的拉票必選項。
目前兩人均有降稅方面的表態。“蘇納克此前表示當前首要任務為抑制通脹,將推遲減稅,并且未來不會通過舉債來緩解財政資金壓力,但7月底蘇納克在稅收政策的表態上有所改變,表示將針對能源價格上升采取臨時的有針對性的降稅措施,緩解居民生活成本危機;而特拉斯則表示要以大幅減稅降費刺激經濟,并且將提升政府的杠桿率。”明明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蘇納克近日還宣布了一項長期減稅計劃,表示要在2030年前將基本所得稅稅率削減20%,堪稱競選以來最大的一個“賭注”。只是,仍不及特拉斯的“將從執政的第一天起開始減稅”。
特拉斯的一位盟友克拉克表示:“伊麗莎白將在七周內減稅,而不是七年……人們正面臨幾十年來最大的生活成本危機,稅收負擔處于70年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副研究員曲兵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
首相的競選結果,料將影響后續加息路徑。近日一項調查顯示,在九位受訪的經濟學家中有八位表示,蘇納克相比特拉斯能更好地處理經濟問題,特拉斯的經濟計劃將助長通脹,并促使英國央行加快加息步伐。
但曲兵也向
明明則認為,兩人目前均支持減稅,只是減稅規模與時間上存在差異,而減稅都將推升通脹水平。
“我認為,二者稅收政策分化導致的未來貨幣政策差異或較為有限,可更多地關注候選人對于能源、供應鏈、貿易方面的政策差異,因為這或是決定未來英國通脹走勢以及英國央行加息緊迫性的關鍵。”明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