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行情
昨日大盤全天沖高回落,三大指數均小幅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7794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470億。截至收盤,滬指跌0.13%,深成指跌0.39%,創業板指跌0.37%,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25.11億。美股圣誕節休市。
十大劵商
中信證券:市場出清已接近尾聲
統計顯示,近4年每年最后5個交易日公募重倉股平均收益皆為正,疊加地產政策正處觀察期,預計后續還會持續加碼,市場對經濟的預期相比政策目標存在較大上修空間。展望后市,市場和信心的拐點正在臨近,明年1月中旬是關鍵的時點。
一方面,今年8月以來的北向資金流出在圣誕節前已告一段落,上周以來,根據中信證券渠道調研數據,樣本公募基金產品的凈贖回率明顯大幅下降,統計數據顯示,公募基金前100大重倉股在過去4年中每年的最后5個交易日平均收益皆為正,市場出清已接近尾聲。
另一方面,地產政策落地后處于觀察期,預計后續政策會繼續加碼,明年1月LPR下調概率較高,市場對經濟增長的預期相對政策目標仍存在較大上修空間,超預期的游戲產業政策有助于緩和近期純粹“炒小”的投機氛圍,強化市場對硬科技等政策確定性強的成長板塊的信心。
中金公司:反彈或隨時而至
年初至今,指數表現整體呈現先揚后抑,尤其臨近年尾這段時間表現較為低迷,上證指數低至去年4月底及10月底時階段性底部附近。目前,估值水平、成交、上市公司行為等一系列指標顯示,資產價格可能已經隱含過于悲觀預期,而與此對應的,內外部環境正在顯現積極變化。
一是國內近期多家銀行宣布下調存款掛牌利率,政策寬松助力穩增長。二是國家新聞出版署周末就周五引發市場關注的《網絡游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作出快速回應,有助于維穩預期。當前環境“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所增強,有利于“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海外方面,美國通脹數據持續走低背景下長端美債利率由高點5%快速回落至3.9%附近,美元指數走弱,人民幣匯率走強,而中國權益類資產對此暫時反應不足。
展望后市,極端估值疊加積極因素累積,A股反彈或隨時而至,市場中期機會大于風險。
中信建投證券:底部信號漸明
上周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網絡游戲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文件草案延續此前的監管思路,后續仍有進一步修改的空間,但市場除了反映基本面預期擔憂外,更反饋了類2021年年中部分行業監管加強的恐慌情緒。
展望后市,中期來看,隨著基本面預期邊際轉好,估值低位背景下,進一步穩預期和政策信號的驗證有望催化情緒面過度悲觀情緒轉為反彈,目前靜待春風。
配置方面,歷史復盤顯示,極端底部前大盤價值相對抗跌,小盤股可能經歷補跌。隨著海外流動性改善,外資企穩,外資定價權高的大盤價值可能迎來提振,高股息和估值修復方向可作為攻守兼顧的策略。
行業方面,配置思路可以防御為先,靜待政策和高頻數據出現轉機信號,建議投資者關注煤炭、銀行、電子、創新藥、電力、有色等。
國泰君安證券:超跌反彈有望出現
展望后市,指數的深度調整表明投資者已重新校準了重要會議后的政策預期,后續經濟數據的走向與政策的互動對市場而言極為重要。
短期指數估值、兩市成交額已經降至歷史低位,考慮到前期市場深度調整,短期指數延續殺跌的可能性不高,在一個短時間窗口內有望進入低位震蕩和技術性反彈。但預期上修仍需要新邊際,指數高度不高。
同時,年內第三輪存款降息落地后,市場對降息的預期重新打開,疊加歲末年初部分機構的配置需求,但相對而言小步長寬松更有利于類債資產和長久期資產,非經濟相關資產。
從更遠維度看,企業盈利預期與市場風險偏好的改善仍需要政策進一步發力以及新發展模式的明晰。因此,中期的應對仍需要“穩字當頭”。
配置方面,當前市場“交易有邊際,但預期尚缺邊際”,邊際配置力量來自有跨年配置需求的中長期資金,而非交易題材股的高風險偏好投資者。尋找超跌反彈的思路主要選擇前期估值下修較為劇烈,同時估值處在偏低水平的股票,因此部分前期調整的中大盤成長股,如醫藥、電子、軍工等或迎來反彈的機會。
此外,近期兩融余額已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超跌反彈行情的重點應放在大盤股而非小盤股,底倉選擇低風險特征的防御類板塊,并靈活選擇成長股做超跌反彈。
申萬宏源證券:仍需耐心
整體來看,短期市場仍處于困局之中。當前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有充分認知,因此對刺激政策期待很高,對做多A股順周期資產預設的必要條件也高。
但與此同時,部分投資者對政策效果的信心不足。市場交易穩增長“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反映政策表述變化,而需要等待具體政策執行和效果驗證,這已經是短期的核心市場特征。
整體來看,2024年一季度可能是多個重要會議疊加的窗口,國內穩增長政策有望細化,具體政策落地效果開始進入驗證期,改革也可能有增量布局。但眼前的時間窗口,市場環境難有重大變化,變盤時機還需要一些耐心。
配置方面,看好順周期和核心資產反彈:一是華為鏈創新,二是出口鏈和新跨國公司、新消費,三是廣義中特估。
興業證券:走出底部
展望后市,多重因素沖擊下,市場已經來到底部區域。同時,當前一系列積極信號已在浮現,有望帶動市場逐步從底部走出。
首先,國內近期政策端發力有所提速,降準降息、一攬子化債、地產放松等進一步的政策寬松舉措已經在逐步落地。
其次,資金面層面,布局資金已在回流。12月以來,投資者借道股票型ETF(尤其是跟蹤滬深300、科創50等指數的寬基類ETF)低位布局A股的億元再度迎來抬升,成為市場重要的托底資金。
往后看,隨著市場逐步回暖,以私募、保險為代表的內資絕對收益機構當前倉位比例處于較低水平,加倉空間較大,公募投資者情緒也有望逐步回暖。
海外方面,美債利率顯著回落、匯率壓力緩解之下,全球風險偏好均有望修復。近期,通脹和就業數據已經給了美聯儲寬松的“臺階下”,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12月FOMC會議后意外放鴿,進一步強化降息預期。
配置方面,后續有望具備較好彈性的行業包括消費(啤酒、休閑食品、航空運輸、創新藥、生物制品、醫療服務、美容護理),制造(軍工電子、衛星通信、鋰電池、風電),TMT(半導體材料、光纖光纜)和周期(稀土)。短期來看,若市場底部修復,上述行業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
招商證券:滬深300正迎來黎明的微光
目前,滬深300指數出現極端估值,或與其他大類資產的走勢關系出現背離的現象。但近期,諸多實物經濟指標轉正,顯示經濟正在好轉。從理性和中長期角度來看,滬深300正迎來見底黎明的微光。
科技創新目前成為政策最重要的支持方向,政府財政開支更加有力帶來的機會也值得關注。同時,從近期宏觀變化來看,美聯儲明年走向寬松,外需邊際改善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科技創新+出口”、“科技創新+To G”有望成為明年行業布局的重要線索。行業層面,投資者可關注AI科技創新和出口改善疊加的電子、汽車及零部件。此外,可關注政府開支增加和三大工程啟動帶來的計算機、工業金屬、建材、家電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華泰證券:偏震蕩運行
展望后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政策落地與效果待驗,當前市場進入數據真空期,資金面存量特征仍未發生根本性變化,或決定短期市場仍偏震蕩運行。
接下來,可重點關注信用派生(M1和M2剪刀差)能否趨勢回升、結構指標(破凈/地板線個股占比)和逆勢資金何時發出底部信號。上述變量出現積極變化前,維持降低波動率的核心思路,啞鈴策略或仍占優。
配置上,建議投資者仍以紅利低波資產作為底倉,紅利資產中需更加重視港股高股息板塊和廣義紅利品種。
行業方面,年末可短期博弈景氣策略和智駕主題尋找彈性,關注電子、醫藥、機械、農業、交運等。
華安證券:維持震蕩
展望后市,外部風險緩釋大趨勢不改,而內部投資者對經濟和政策的信心仍有待恢復,市場上漲動能偏弱,在海外不發生風險反轉的情況下也無需擔憂大幅調整,因此預計市場仍將維持震蕩格局。
一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偏穩后,當前至2024年兩會召開前,政策定調不會出現變化,也難以對當前市場整體較為悲觀政策預期形成扭轉,內部風險偏好仍有待提振,后續重點關注政策落地能否超預期。
另一方面,2024年公布2023年全年GDP增速等重要宏觀數據前,經濟維持慢修復預期。因此,后續市場出現上漲動能,可能需要政策落地超預期或者經濟數據超預期修復的契機。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長短結合。其中,短期角度看,市場風格可能正在發生切換,金融預計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中長期而言,確定性方向可繼續堅守。
華西證券:輪動加快
從A股兩市成交額、主要指數估值和風險溢價看,當前A股處于中長期底部區間,投資者傾向于將中長期問題在短期定價,市場風險偏好還有待修復。
展望后市,未來1-2個月各部委年度工作會議和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可重點關注三方面政策指引:一是年內第三輪存款利率下調或打開明年初政策利率降息空間;二是關注一線城市地產政策放松效果,在房地產市場基本面企穩前,各地需求端寬松政策仍有望持續出臺;三是除財政、貨幣、地產等政策外,可關注非經濟性政策的落地情況。
風格方面,年末板塊輪動加快將成為主要特征,大小盤風格可能由于相對估值比價出現短期均衡。
行業方面,投資者可以現金流充裕的低估值紅利板塊作為壓艙石,關注后續受益于產業催化和政策預期改善的領域,如華為產業鏈、半導體、消費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