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滬指上漲1.61%,下周A股將如何運行?我們匯總了各大機構的最新投資策略,供投資者參考。
西部策略:“跨年行情”仍在途中 關注交易熱度擴散
“跨年行情”仍在途中,雖然過程仍有顛簸,但趨勢尚未發生變化。雖然海外非農和通脹均超預期,12月聯儲議息會議大概率加息50BP,對于全球風險資產短期造成一定擾動。但從國內來看,疫情防控政策加速優化,明年經濟預期加速修復;央行降準落地,后續寬信用有望持續推進;隨著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窗口臨近,疊加A股市場歲末年初的反轉效應,市場情緒仍有修復空間。我們認為“跨年行情”當前仍在途中。當前價值風格交易熱度尚未到達極致,短期關注板塊內部的熱度擴散。整體來看,當前市場情緒依然處于溫和修復水平,而從結構上看,當前價值風格的情緒修復正處于從大盤價值逐步向中小盤價值股擴散的階段,對于風格切換仍然需要保持耐心。
興證策略:順勢而為 聚焦三條主線
政策寬松+防疫優化仍是當前核心矛盾,市場有望繼續修復。1)政策寬松+防疫優化趨勢下,市場風險偏好和對經濟的悲觀預期持續回暖。本周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好轉,同時要求“優化疫情防控措施”,且未提及房地產相關內容。進一步確認政策寬松+防疫優化趨勢。一方面,防疫措施不斷優化,過去兩年來對經濟最大的壓制因素開始邊際緩和甚至釋放,有望提振中長期的經濟預期。另一方面,11月中旬以來,包括降準、“金融十六條”、地產“第二支箭”延期擴容、地產“第三支箭”射出等政策寬松措施密集加碼,也將進一步托底經濟。2)來自外部的沖擊也在減弱,外資大幅回流。盡管美國11月PPI略超預期,但并未動搖市場對于美聯儲12月開始放緩加息腳步的信心。同時近期外資仍在回流,11月11日以來陸股通北上資金已大幅流入875億。3)從估值、股權風險溢價來看,當前市場仍處于高性價比的底部區域。截至12月9日上證綜指12.6倍、創業板指40.2倍的PE估值仍處于歷史底部區域,與此同時股權風險溢價也分別處于2010年以來71%和95%的歷史高位。
中信策略:全面修復行情進入觀察適應期
疫情防控舉措完成主要優化調整,預計市場步入持續2個月左右的觀察期,預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主動有為但保持定力,市場過高的強刺激預期降溫,激烈的政策預期博弈開始退潮,觀察適應期內市場波動明顯加大,建議保持均衡配置逐步加倉,從政策驅動向業績驅動過渡。一方面,從防疫政策密集調整后的影響來看,放松預期已經兌現,從已放開地區的經驗來看,防疫放松后2個月左右第一波感染達到峰值,在中國大陸地區疫情擾動與春節疊加,對經濟實際影響將弱化,預計經濟復蘇在春節后加速。另一方面,從明年經濟政策基調來看,政治局會議繼續定調高質量發展,強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微觀活力,預計明年經濟工作的基調將從今年托底為主轉向促進經濟快速恢復,擴大內需和供給側創新并舉。綜上所述,隨著防疫政策調整和經濟政策定調陸續落地,預計全面修復行情將從政策預期驅動階段步入觀察適應期,在經歷所有低位板塊依次輪動后,年末投資者有望逐步從“做短”轉向“看長”,開始布局由業績驅動的第二階段行情。
華安策略:反彈時間和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中央政治局會議和“新十條”防疫優化提振A股市場情緒,反彈行情不斷進展,消費風格和地產鏈條表現相對占優。展望后市,在市場信心進一步提振,流動性有望更加寬松,本輪市場反彈有望與春季躁動行情相接相續,反彈時間和空間將進一步打開。一方面,“新十條”繼續優化,消費場景和居民出行將持續恢復,經濟底部得到確認;二方面,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中性偏積極,2023年上半年至少一季度釋放天量新增社融、信貸、貨幣可期。配置上建議結合當前關注熱點與中長期確定性機會:一是年末關注穩增長政策接續,傳統基建及上游水泥、玻璃和5G新基建相關通信服務商;其二“新十條”出臺,繼續看好中藥、醫療設備、醫藥商業、抗原檢測,受益消費場景修復的以白酒為代表消費品亦有機會;其三成長風格中新能源賽道中長期仍具備業績優勢,值得配置,同時關注信創和自主可控機會。
華西策略:歲末年初之防疫政策優化后的三條投資主線日以來的A股是非常典型的一輪估值修復的行情,可類比于上海解封之后的“六月”行情。經濟基本面的扭轉難以一蹴而就,但防疫政策優化后的經濟復蘇預期快速發酵。12月政治局會議已明確提出“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要優化疫情防控措施”,預計疫情對經濟社會影響最大的階段將逐步過去。以一個月維度來看,A股結構性機會仍多,接下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主要看點,圍繞政策發力方向布局。配置上,建議關注:1)受益于防疫政策優化的:醫藥、可選消費(餐飲、旅游、酒店、航空)、必選消費;2)疫后復工復產相關的:央企基建;3)穩增長和產業政策發力方向:地產產業鏈、安全產業鏈等。
廣發策略:年底“勝負手”的總結展望
年底“勝負手”初步驗證,繼續關注“托底+重建”的投資機會。港股牛市A股修復市,港股漲幅遠高于A股。結構上:我們持續提示的港股“三支箭”和A股“地產鏈+防疫優化鏈”的投資機會取得超額收益。12.6政治局會議強調“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延續二十大“以發展促安全”主線,優先關注“托底+重建”的投資機會。托底:地產鏈信心筑底+防疫優化提振需求,彰顯“穩增長”決心和力度。(1)12.6的政治局會議顯示“穩增長”政策已經從結構切換至總量,11月持續回落的出口增速和較低的通脹數據,后續財政/貨幣政策力度都有望加碼。(2)12.7“新十條”防疫政策進一步優化,全球比較經驗顯示:第3階段防疫政策優化后,供給、需求和宏觀景氣趨勢都會階段性得到提振。(3)防疫政策優化建議關注:相對于疫情前,基本面已經修復但市場表現仍有修復空間的醫藥/機械/食品飲料/商貿零售等細分領域。
國海策略:惟實勵新 2023年度策略報告
為求線年股票市場風險不斷緩釋,中美貨幣流動性即將結束背離疊加2023年是改革大年,市場估值有望提升。估值提升源于三點:一是美國暫停加息后,中國總量寬松具備契機;二是三中全會之年,重大改革預期;三是經濟轉型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結構性的業績亮點在成長板塊,A股市場逢3不差,市場有望演繹結構牛市,雙創板塊存在機會。主線一:制造強國。關注傳統制造業成本下行帶來的毛利率改善,以及主動補庫和產能釋放帶來的盈利復蘇,看好工業母機、專用設備、化工新材料、有色金屬等賽道。主線二:安全資產。關注政策支持國產化率持續提升的計算機、電子和軍工等細分領域高景氣延續。布局信創、半導體設備和材料、航空航天和軍工電子、醫療設備、風電、儲能等領域的投資機會。主題投資關注“一帶一路十周年”、AR與MR“與”全面注冊制 。
信達策略:先Beta再Alpha 2023年度策略
經濟預期會有一次系統性修復,兌現到盈利改善不會那么快,但對股市的正面影響可能是立竿見影的。1)鑒于最強的出口和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也開始下降了,大概率穩增長會有更強的力度。歷史上來看,全A ROE下降時長的最大值是一年零三個季度,當前大概率處于A股盈利下降的后期。2)地產銷售在一年內有恢復企穩的可能,即使是弱復蘇對A股也有利好。從歷史情況來看,地產銷售增速和A股ROE在運行方向上一致,但幅度常有差異,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制造業產能格局。而當前A股大部分行業產能格局較好,未來房地產景氣度即使是走平或小反彈,A股的盈利增速也有可能會出現較大的上行。3)2020年、2022年消費對GDP的拉動程度均降至歷史極低水平,歷史上類似情況只有1990年。今年消費分項增速的下降,主要源于疫情沖擊,后續修復空間較大。
開源證券:通往繁榮之路 2023年宏觀展望
2023年是疫后修復的關鍵之年,仍需保證一定的經濟增速,預計GDP同比可能在5%以上。關鍵詞是“后疫情時代”、疫后修復、地產維穩、寬財政寬信用。第一條主線:人口紅利消失導致潛在增速中樞下移,測算我國未來5年潛在增速可能落在5.2%,疫情可能額外向下沖擊1.3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向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要動能。第二條主線:疫后復蘇關鍵之年,防疫將優化,消費望回暖,節奏先慢后快,波動先大后小,消費恢復彈性可能介于東南亞和歐美之間。第三條主線:地產政策“托而不舉,托底無憂”,基本面穩中有升,結構更趨分化;預計2023年地產投資增速3%、地產銷售增速0%?傮w看,短期仍有城鎮化空間支撐、長期回歸人口基本面。第四條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地方政府專項債擴容、提高赤字率、視情況使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助力寬信用。
華福策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有何看點?
疫情防控方面,預測明年的疫情防控政策更多的以“精準防控”作為抓手,強調“因城施策”的政策靈活性、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政策落點重點放在疫苗接種、醫療保障以及藥物研發等方面。國企改革方面,預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重點部署二十大提出的國企改革相關戰略指引,并持續健全資本市場的發展,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更好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安全發展方面,預計會對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作出具體的經濟指引和政策部署。投資策略:當下,政策再次暖風頻吹,托底之勢明顯。我們預測,隨著未來12月中旬中央經濟會議的召開,二十大報告中提及的政策措施將得到具體的落地指引方向,另一方面是確定明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主基調?梢哉f,新一輪的政策暖風可能已經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