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期待已久的中證1000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上周五正式上市,小盤股增添了避險利器。上市首日,中證1000股指期貨四個合約成交量合計為36487手,累計成交額達504.91億元,總持倉量30326手,成交持倉比(由成交量除以持倉量所得)均超過100%,遠超滬深300股指期貨(IF)、上證50股指期貨(IH)、中證500股指期貨(IC)的成交持倉比,其活躍度明顯超越其他品種,說明投資者參與熱情相對較高。
這引起了市場對金融衍生品的極大關注,更是帶火了現貨標的中證1000ETF,特別是華夏中證1000ETF(159845),不僅單日成交突破22億元,創了歷史記錄,流動性同類第一,更是單周凈流入超21億元,,規模從不到3億變為24億,一周內“激增”7倍。
據渠道人士透露,1000股指期貨上市當日發行的4只中證1000ETF,合計認購超200億元,這將為市場帶來新“活水”。中證1000ETF有望成為繼上證50 ETF、滬深300ETF、中證500ETF等指數產品之后又一重要的寬基品種。
衍生品春天來了
華夏基金認為,中證1000股指期貨和期權的推出,將為市場帶來更多策略組合,產品生態將更為豐富,改善成分股流動性的同時,也有利于指數長期穩健表現,增強指數競爭力。
中證1000股指期貨的成份股以小盤股為主,更易獲取超額收益。截至目前,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金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明顯超越中證50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基金。中證1000股指期貨上市后,將會吸引更多增量資金參與進來,未來發展空間會更大。
梳理歷史來看,歷次股指期貨和期權衍生品推出后,對應的股指ETF基金整體規模會有明顯的增加,不僅基金份額提升明顯,基金數量也會有顯著的增加,增幅在23%-38%之間。由此帶動相關板塊,資金流入加大。
對于中證1000相關金融衍生品的推出,業界普遍非常期待。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近年來穩步發展,指數衍生品發展迅速。中證500股指期貨市場規模逐年提升,持倉量已達30萬手以上。最早上市的滬深300股指期貨在恢復常態化交易后持倉量持續回升,最新在20萬手附近。上證50股指期貨持倉量平穩提高。此外,2019年底上市的滬深300股指期權同樣發展勢頭良好。
廈門大學韓乾教授表示,以中證1000指數為標的的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對市場的幫助會很大,特別是在風險管理方面。中證1000指數的成分股波動性比較大,所以更加需要有風險管理的工具。同時,市場上有很多策略,包括流行的量化對沖阿爾法策略,一部分是以中證1000為標的,推出相關衍生品契合了市場需求,有利于維護整體市場的穩定、促進市場健康發展,是市場期盼已久的金融工具。此外,也有利于和現有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指數衍生品一起構建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共同維護市場穩定,提升資產配置效率。
華夏中證1000ETF基金經理趙宗庭認為,中證1000股指期貨推出后,像現在運用在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這些期貨品種上的投資策略可以直接用在中證1000品種上。例如:股指期貨期現套利策略,利用中證1000ETF作為現貨工具,進行賣出股指期貨同時買入現貨或者買入股指期貨同時賣出現貨的套利交易;中證1000加入以后,可以做50/300/500/1000的跨品種套利,選擇更加豐富,投資機會更多;由于中證1000指數的波動性比中證500指數高,基于中證1000期指的CTA策略將更受歡迎;從中證1000指數中選股的市場中性策略中,中證1000期指能夠更精確地對沖掉中證1000指數的系統性風險。
中證1000,小盤投資利器
廣發證券介紹說,中證1000是小盤成長風格屬性突出的代表性寬基指數。中證1000指數選取中證800 指數樣本股以外的規模偏小且流動性好的1000只股票組成,與滬深300和中證500等指數形成互補。
成分股集中于小市值區間,重點配置新經濟領域。中證1000 指數成分股平均總市值為120 億元,行業配置整體分散,更偏向具備周期屬性的制造業,其中與新經濟相關性較高的高端制造比例相對較高。前5 大行業分別為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電子、基礎化工和計算機,合計權重為47.29%。
市盈率位于歷史較低分位,歷史業績彈性較大。截止到7月15日,中證1000 指數的市盈率(TTM)為29.66倍,位于指數歷史分位點11.08%的位置。指數在牛市往往表現相對較好,而熊市則相對較差,高波動高彈性的特征相對明顯。
4月27日以來,市場呈現以估值修復和情緒修復疊加為主要邏輯的反彈,在政策持續定向發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背景下,中小盤股票結合其成長風格彈性充足的特點,期間表現明顯占優。下半年,小盤股有望在震蕩中實現中樞上移,從“內松外緊” 的貨幣環境格局、穩增長政策由加碼期邁向見效期、民企信用環境逐步改善、產業周期趨勢這幾方面來看,以中證1000指數為代表的小盤股仍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的。
ETF大廠最全產品線布局中證1000
作為業內公認的ETF大廠,目前,圍繞中證1000指數,華夏基金已經搭建了完善的產品線,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豐富多樣的投資工具。。不僅有面向場內投資者的寬基ETF,也有方便場外投資者的聯接基金,還有相應的指數增強產品和Smart Beta產品。
華夏中證1000ETF基金經理趙宗庭介紹說,華夏基金早在2021年大盤成長風格向小盤風格切換時就順勢推出了中證1000ETF(159845),產品在去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得到了很多投資者的關注,目前產品也已經納入兩融標的。華夏中證1000ETF已經上市運作一年多,為了積極應對中證1000股指期貨、期權推出帶來的新的投資機會,華夏基金也在努力做好產品的投資和流動性管理,為投資者提供一個運作成熟、方便快捷的中證1000指數現貨投資工具。作為已上市中證1000ETF產品,華夏中證1000ETF(159845)運行成熟,而且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客戶基礎,面對中證1000股指期貨帶來的投資機遇,這是我們的天然的優勢。
除了推出華夏中證1000ETF,華夏基金去年年底推出了中證1000指數增強,今年還率先推出了中證1000指數Smart Beta產品,今年一季度已經成立中證智選1000成長創新策略ETF,近期又發行了中證智選1000價值穩健策略ETF。對于場外的投資者把握小盤股長期機會,中證1000ETF聯接基金(A類:013922、C類:013923)或是不錯的工具。
作為境內規模最大、管理經驗豐富的ETF管理人,華夏基金還是境內首只ETF管理人。早在2004年,華夏基金就推出了境內首只ETF產品——華夏上證50ETF,推動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進入ETF時代。多年以來,華夏基金深耕ETF領域,受其強大的投研能力驅動旗下ETF產品持續創新,優勢顯著。據數據統計,作為業內在管ETF產品數量最多的華夏基金,旗下ETF產品達67只,其中不僅涵蓋寬基類ETF、還有行業類、主題類ETF,涵蓋A股、港股及海外市場,管理規模更是超3000億元,連續17年在同類基金公司排名第一。憑借著豐富的ETF管理經驗,華夏基金連續六年獲評由《中國證券報》頒發的“被動投資金;鸸”獎,屢獲權威機構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