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
該報告由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編寫。報告顯示,全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持續活躍,多種方式轉化的科技成果均呈上升趨勢。2020年,全國3554家高校院所的合同項數為466882項,合同總金額為1256.1億元。其中,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咨詢、服務方式轉化科技成果超過1億元的高校院所數量為261家。
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主任聶飆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科技部、財政部積極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制度,旨在掌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進展、取得的成效、主要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等。通過總結典型案例,針對當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提出相關建議,進一步完善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
對此,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副主任黃燦宏回答
線上發布會 主辦方供圖
把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納入各類評價體系
黃燦宏在回答
一是要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促進政策協同,加強政策宣貫的工作,國家政府部門要加強這項工作。相關部門政策要協調一致,政策層面上不要有堵點,讓各部門有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完善科技成果披露。
二是要大力培養專業化的技術轉移隊伍。信息溝通難主要在于信息不對等,因為科技成果轉化很特殊,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中某一點缺失,比如科技人員對政策不了解,對市場運作缺乏全面了解,沒有達到期望值就談不攏等。而企業又想盡快得到成熟的科技成果,所以要加強技術經理人的建設,加強信息溝通和對接。
三是不斷拓展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推進創業創新平臺載體的發展。技術交易所的市場將來很有發展前景,希望在市場機制下做好服務工作,項目可以放到平臺上展示。
“科技成果轉化最核心的是要以創新作為驅動,釋放創新驅動的發展動能,科技成果計劃從立項需求、從科研源頭就要瞄準市場,瞄準可形成的產品應用來進行釋放。各大學在此過程中也把自己的科研項目的
同時,他還呼吁企業要真正成為創新創業主體,不光是要等現成科技成果使用,也要在研發期奉獻自己的力量。
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二級巡視員陳宏生也在發布會上回應
科技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正在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和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通過賦權改革,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產權制度,總結出可、推廣的經驗,盡快在更大范圍推廣。
陳宏生指出,高校院所主管部門要把科技成果轉化績效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到對高校院所各類評價體系中去,高校院所也要將科技成果轉化績效作為核心要求納入到院系考核、人才晉升等評價指標中去?萍既藛T最清楚科技成果的價值,也只有當科技人員的創新創業動力全面釋放出來,他們才能突破科技成果轉化道路上的各種障礙,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另一方面,有關科技成果轉化的國有資產管理也要作出重要調整。要創新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后形成的國有資產的管理,探索符合職務科技成果轉化規律、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國有資產處理方式。
在科研成果走向市場的過程中,資金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當前科技成果轉化仍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這也是大量科技成果止步于實驗室“展示品”、轉化率低的原因之一。
對此,報告中特別指出,要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改革,鼓勵地方設立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創業的投資引導基金,提升子基金投早投小的比例,重點支持轉化應用科技成果的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與此同時,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作用,創新適應成果轉化特點的金融產品,支持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要堅持市場化導向,建立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體系,探索推行知識產權證券化。
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咨詢、服務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額和合同項目逐年增多
2020年科技成果超四成轉化至制造業領域
同時,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額為96.6萬元,其中作價投資平均合同金額最高。以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額為1335.4萬元,是轉讓方式平均合同金額的27.5倍,是許可方式平均合同金額的12.1倍。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成果流向聚集明顯,超四成轉化至制造業領域,超六成轉化至中小微其他企業。各地方科技成果產出與承接能力分布特點顯著。
例如,山東省和廣東省對其他地方產出的科技成果吸引能力強,承接金額最高。江蘇省和浙江省科技成果轉化平衡有序發展,科技成果產出能力強,承接和輸出能力較為匹配。北京市和上海市高校院所多、科研能力強,輸出成果到其他地方合同金額遠大于承接其他地方成果轉化合同金額,對其他地方的輻射能力強。
此外,獎勵個人金額比例占成果轉化現金和股權收入總額的比重超過50%,獎勵研發與轉化主要貢獻人員金額占獎勵個人金額的比重超過90%。
比如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與服務全鏈條,強化知識產權分級分類運營與管理,將“知產”變“資產”。
東北大學構建一體化運營模式,強化知識產權質量管控,加快高質量專利和高價值成果的培育,從專利申請前和專利授權后兩方面進行評估和評價,圍繞重點學科遴選12支高價值專利導航示范團隊,推進專利導航工作機制建設。
中國藥科大學針對重點項目開展專利全流程管理,著重從項目立項、項目執行、項目驗收及成果產出等各環節加強專利目標管理,提高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