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門禁解鎖、VR看房、機器人避障、設備測量、自動駕駛,大量應用場景下,3D視覺感知技術的支持必不可少。
2013年奧比中光起步于深圳,2022年5月科創板IPO注冊生效,現在正式登陸資本市場,9年光陰彈指一揮間,見證了一家中國科技初創企業披荊斬棘中挺進資本市場的歷程。“創業成功,首先要有實現理想的初心與動力,同時要做好長期奮斗的準備,持之以恒。”奧比中光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源浩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打造“機器之眼”
在中國,3D視覺感知產業是一個新興行業。2013年,奧比中光與國內3D視覺感知產業一同誕生,如今已成長為最具代表性的國產3D視覺感知整體技術方案提供商,致力于為智能終端打造“機器之眼”。
回顧奧比中光的創業史,可謂厚積薄發。
2010年6月,微軟發布了一款具有跨時代意義的Xbox 360體感周邊外設Kinect V1(第一代Kinect),其背后的3D視覺感知宣告開啟一場新的技術革命。
赴美留學的黃源浩高度關注這場機器視覺的革命,研究方向正是3D光學測量的他,一直在尋找時機將內心深處的夢想付諸現實。2013年,黃源浩回到深圳創立奧比中光。從0到1,奧比中光由研發起步,2015年發布第一代用于結構光3D視覺傳感器的深度引擎芯片MX400,讓中國企業擁有了自己的3D視覺感知核心技術。
同年9月,首條3D攝像頭生產線投產,奧比中光成為國內率先、全球為數不多可以量產消費級3D傳感攝像頭的企業。11月,奧比中光的Astra 3D傳感攝像頭實現大量出貨,可用于三維建模、骨架跟蹤、手勢識別等應用。從此,奧比中光成為國內極少數能夠提供核心自主知識產權3D視覺感知產品的企業。
2017年蘋果發布的iPhone X,搭載有前置3D結構光視覺傳感器,用于人臉解鎖、刷臉支付等功能,標志著3D視覺感知技術在消費級領域開始規;占。
“蘋果的3D結構光技術自產自用,不對外銷售,當消費終端企業尋找國產替代的供應商時,奧比中光進入了行業視野。”黃源浩表示,正是奧比中光在3D視覺感知技術上的持續積累,迎來行業爆發的機遇,實現厚積薄發。
自2015年底量產以來,奧比中光已先后服務全球超過1000家客戶及眾多的開發者。各種應用場景隨之爆發,奧比中光為OPPO旗艦機Find X定制開發前置結構光3D傳感器,使其成為繼蘋果iPhone X后全球第二款量產超百萬臺搭載3D視覺傳感器的智能手機;為全球三大汽車彎管生產企業之一日本三櫻提供三維光學彎管檢測系統等。
高研發投入儲備技術
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讓奧比中光搶占3D視覺的技術高地。“掃地機器人,智能門鎖識別、3D掃描,智慧農牧,3D視覺應用場景在不斷創新,我們也在不斷投入研發,積累技術。”黃源浩主導下的奧比中光堅持技術立身,研發投入常年保持相當高的水平。
招股書顯示,2019年到2021年,奧比中光研發費用分別為3.7億元、2.86億元和3.88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2.06%、110.28%、81.73%。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奧比中光累計申請專利1190項,其中中國發明專利693項、美國專利27項、PCT 140項;取得授權專利471項,其中中國發明專利授權167項、美國專利授權9項。在3D視覺感知領域,奧比中光專利申請量比肩蘋果、微軟等國際巨頭。
目前,奧比中光是全球少數幾家全面布局六大3D視覺感知技術(結構光、iToF、雙目、dToF、Lidar以及工業三維測量)的公司。全球已掌握核心技術并實現百萬級面陣3D視覺傳感器量產的公司僅有蘋果、微軟、索尼、英特爾、華為、三星和奧比中光等少數企業。換言之,這也是自3D視覺感知產業發展以來,首次有中國企業進入世界第一陣營。
事實上,每種3D視覺感知新技術的首款產品,平均研發周期達2至3年左右;加強面向中長期的研發布局和攻關,可以實現技術滾動發展和持續提升。黃源浩看來,當下的研發投入,更多是著眼于未來。
黃源浩表示,通過持續研發,奧比中光已推出結構光雙目3D視覺傳感器產品,并投入新一代的研發,將在機器人等領域落地。激光雷達方面,預期今年8月將量產單線產品,在研的基于dTOF技術的新一代全固態激光雷達,已完成原理性樣機開發和核心芯片的架構設計。
黃源浩看來,上市前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為奧比中光的技術儲備打下堅實基礎。 “3D視覺感知技術要全面發展成熟,還需要15到20年的時間,期間會出現各種不同應用場景的爆發,因此預計奧比中光的營收具有長期增長的空間。”
出海開拓新市場
“未來的智能終端將會像機器人一樣,對聲音、場景具有感知能力,并能結合AI系統作出分析反應。”在黃源浩的描述中,奧比中光的3D視覺感知是賦予終端設備“機器之眼”。
3D視覺感知產業是一個新興行業,產業鏈經過近十年的不斷探索、研發及應用,已形成完整的產業化鏈條。奧比中光的技術能力覆蓋全產業鏈,同時在消費電子、生物識別、AIoT、工業三維測量等市場上實現了多項具有代表性的商業應用。
未來的智能終端將會像機器人一樣,對聲音、場景具有感知能力,并能結合AI系統作出分析反應。“如同手機從GSM進化到4G、5G一樣,機器視覺也肯定會從2D全面演進到3D。”黃源浩表示,目前3D視覺設備成本相比2D要高上幾倍,隨著未來應用量產規模效應,3D視覺設備成本必然會大幅下降,產品滲透率也隨之提升。
站在即將登陸A股這個時點,黃源浩認為,奧比中光將在海外市場投放更多資源,發掘境外的需求潛力。“奧比中光成立以來一直以境內市場為主。去年,公司境外的營收為5724.84萬元,境外市場銷售占比從三年前的5%增長到去年的12%。”黃源浩表示。
事實上,奧比中光為“出海”早已有所布局。基于3D視覺感知領域領先的技術實力與量產能力,奧比中光在2021年獲得了微軟、英偉達青睞并達成戰略合作,聯合研發設計制造3D相機Femto Mega,預計在2022年底量產上市。
據了解,Femto Mega是微軟授權的奧比中光自有品牌3D相機,該相機通過接入微軟Azure平臺,并提供一系列SDK及算法服務,給全球客戶及開發者帶來優秀的開發體驗。在黃源浩的描述中,今年下半年起,奧比中光將針對海外市場推出多款3D視覺感知新產品。
談及上市后的市場布局,黃源浩表示,短期內,奧比中光將繼續聚焦刷臉支付、掃地機器人、智能門鎖、智慧農業、智慧交通和工業3D掃描等成熟業務;中期將持續探索AR眼鏡和手機終端的3D視覺應用,以及布局物流車激光雷達;長期將推進汽車自動駕駛傳感器等技術。“未來將布局車規級激光雷達,但這是一個長遠規劃,預期5到6年后來自汽車的收入會逐漸增長。”黃源浩表示。
“我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個夢想,便是將我研發的技術轉化成普羅大眾消費得起的產品,而不是只發表幾篇論文。”回顧創業歷程,黃源浩感慨頗多。“創業九年即將進入資本市場,希望繼續帶領奧比中光成為全球3D視覺的龍頭,但這個路必然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