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治理是宏觀經濟治理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完善價格治理機制,中辦、國辦近日印發。提出了“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價格政策,優化增量配電網價格機制”等諸多切實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價格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近10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價格改革縱深推進,取得顯著成效,全社會97.5%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由市場形成,極大優化了資源配置;基本建立了以“準許成本+合理收益”為核心的政府定價制度,搭建起科學定價的“四梁八柱”;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均漲幅1.6%左右,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時代新征程,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完善價格治理機制,更好發揮價格信號作用;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要求完善價格治理機制,引導價格總水平和重要商品價格合理運行;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求完善價格治理機制,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為此,中辦、國辦印發了。
內容涵蓋價格改革、價格調控、價格監管等價格工作各領域,部署健全四個機制,即健全促進資源高效配置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創新服務重點領域發展和安全的價格引導機制,完善促進物價保持合理水平的價格調控機制,優化透明可預期的市場價格監管機制。
在深化價格市場化改革方面,提出,分品種、有節奏推進各類電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穩妥有序推動電能量價格、容量價格和輔助服務價格由市場形成,探索建立促進改革平穩推進的配套制度。健全跨省跨區送電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完善電網代理購電制度,推動更多工商業用戶直接參與市場交易。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接受與此同時,應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在各省或區域電力市場的基礎上,推動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在更大市場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此外,應完善中長期交易制度設計,提高電力中長期合同的標準化水平,允許不同電源品種間的合同自由轉讓,提升電力中長期市場的流通性。
林衛斌告訴長期來看,結合各地探索情況,適時向容量市場機制過渡。在容量市場設計方面,應根據電力系統需要確定容量需求,進行一級容量市場的拍賣、開展二級容量市場交易。
指出,健全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的能源價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氣發電、儲能等調節性資源價格機制,更好發揮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支撐作用。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價格政策,優化增量配電網價格機制。綜合考慮能耗、環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業重點領域階梯電價制度。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主體,完善碳定價機制。探索有利于促進碳減排的價格支持政策。完善全國統一的綠色電力證書交易體系。建設綠色能源國際標準和認證機制。
關于儲能的發展,林衛斌向“對于用戶側儲能,其發展需要逐步向市場化方向轉變,參與需求響應和系統調節。要明確分布式風光儲聯合單元等主體的獨立市場地位,遵循技術中立原則。鼓勵各類主體公平參與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綠色市場等各類市場,與發電企業、電力用戶、售電公司等經營主體享有平等的權利義務,同等承擔各自在各類市場的經濟責任,獨自承擔市場交易結果。”林衛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