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重要公司新聞
1)從嚴監管抓鐵有痕 構筑滬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良性生態
上市公司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是資本市場欣欣向榮的動力源。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此前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亦明確提出要解決上市公司的突出問題,持續提高監管效能。
2)房企多元化拓新局 三湘印象引湖北國資入主
房企“易主”再現新案例。停牌5個交易日后,三湘印象收購人終于揭開面紗。
3)瞄準全球產業鏈合作 藥企聯動謀劃創新與發展
“近年來,我國醫藥工業加快創新發展,整體水平躍上新臺階。截至目前,我國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超過1萬家、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約4%,大宗原料藥產量約占全球40%,在研新藥數量躍居全球第二位,一大批創新藥、重點疫苗、中藥復方制劑和高端醫療器械獲批上市,供應保障能力顯著提升。”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在2023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上介紹說。
4)寶鋼股份:“三化”演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近日,上海證券報與投服中心共同組織的“了解我的上市公司——走進藍籌”系列活動走進寶鋼股份,上海證券報
5)億元級增持回購潮涌 龍頭公司領銜“護價”
A股增持回購潮仍在延續。據統計,16日至17日,滬深兩市共有超20家A股公司披露新的增持、回購計劃,其中銀泰黃金等龍頭公司出手闊綽。此外,中國建筑、陜建股份、廈門象嶼等近百家公司則已迅速行動,披露了最新增持、回購進展。
盤前重要宏觀新聞
1)元首外交 習近平主席的“舊金山時間”
風塵仆仆的腳步,胸懷天下的氣度。透過習近平主席的“舊金山時間”,世界聆聽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鏗鏘足音,見證一個東方大國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篤行與擔當。
2)專家:信貸均衡投放要求被強調 “三支箭”支持房企融資有望加力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11月17日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研究近期房地產金融、信貸投放、融資債務風險化解等重點工作。
3)銀行卡市場開放再下一城 萬事網聯獲央行核發牌照
繼銀聯和連通公司后,萬事網聯公司成為我國第三家銀行卡清算機構,同時也是我國第二家中外合資的銀行卡清算機構。
4)證監會就衍生品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再次征求意見 嚴厲打擊以衍生品為“通道”規避監管行為
11月17日,中國證監會就《衍生品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二次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公開征求意見!掇k法》對以衍生品交易為手段進行的證券期貨市場違法行為或者規避監管行為,進行了系統梳理,并予以全面禁止。
5)多家村鎮銀行“變身”支行 中小銀行改革重組有效推進
村鎮銀行改革化險謀求新思路。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一則批復顯示,北京監管局同意華夏銀行收購北京大興華夏村鎮銀行其余20%股權,承接其全部資產負債、權利義務后,由華夏銀行在北京設立2家支行。與此同時,該村鎮銀行需按規定辦理法人機構解散等相關事宜。
盤前重要產業新聞
1)擾動因素猶存 純堿期價后市或高位承壓
上個交易周,國內期貨市場整體運行平穩,其中純堿期貨盤面波動較為劇烈,引發市場關注。上周五,純堿期貨主力合約2401午后異動拉升,盤中一度漲近6%,而上周二,該期貨主力合約曾大幅跌逾5%。業內人士表示,整體來看,純堿市場氛圍偏暖,期價偏強運行為主,在當前供應端不確定性較強、低庫存等因素擾動下,后市純堿期價或高位承壓,需注意市場傳聞及宏觀情緒對于盤面的影響。
2)新能源帶火“充電寶” 新型儲能開啟黃金賽道
隨著我國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被譽為“充電寶”的新型儲能技術多元發展、不斷迭代,應用市場不斷拓展,產業生態已初步形成,今年上半年裝機規模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偤汀
3)全球醫療器械設備行業暢想數智綠色未來
近日,第55屆杜塞爾多夫國際醫療器械設備展在德國西部萊茵河畔名城杜塞爾多夫如期舉辦。作為規模和影響力居國際同類展會之首的綜合性醫療設備展,本屆展會充分展現行業發展趨勢,醫療機器人廣泛應用、數字技術賦能診療以及推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等重點領域正在為醫療器械與設備行業注入新活力。
4)萬噸級海纜施工船下水 助力能源輸送走向深藍
由國家電網公司自主研發的萬噸級海纜施工船“啟帆19號”,近日在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海新船廠舉行儀式正式下水。據介紹,這是載纜量達1萬噸、具備海底電纜和通信光纜深遠海敷設與檢修作業能力的特大型海纜施工船,有助于提升我國海洋輸電裝備和技術水平。
5)超5400家企業“核力”產業鏈升級 “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
從浙江溫州、蒼南到廣東惠州、陸豐,再到廣西防城港、福建寧德……隨著近年來核電項目核準加速,我國核電發展進入新周期,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將迎來建設高峰,實現規;、批量化發展。
盤前重要市場新聞
1)機會大于風險 A股歲末年初行情可期
上周,A股市場表現相對平穩,上證綜指全周小幅上漲0.51%。在10月社零數據超預期改善的提振下,汽車、消費電子、零售等大消費板塊細分領域表現較佳。
2)公募掌門人,密集發聲
多路機構正積極入市。一方面,外資機構、券商、私募等成為新發ETF重要買手;另一方面,近期多只ETF規?焖僭鲩L,持續獲大資金掃貨。此外,8月以來,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私募等頻頻出手自購,掀起兩輪機構自購潮,自購金額合計已突破38億元。
3)又現3萬元“肉簽”!本周3只新股可申購
根據目前安排,本周將有3只新股可申購。擬于周一(11月20日)申購的京儀裝備是國內唯一的半導體專用溫控設備和工藝廢氣處理設備商,公司產品已廣泛用于長江存儲、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大連英特爾、廣州粵芯、長鑫科技等國內主流集成電路制造產線。
4)逾2800億元南向資金流入港股 機構緣何“越跌越買”?
今年以來,抄底資金對港股市場呈現“越跌越買”態勢,年內南向資金凈買入額超過2800億元。與此同時,多只港股相關ETF份額大幅增長。其中,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博時恒生醫療保健ETF等多只產品年內份額增長均超過百億份。不僅如此,從今年三季度起,公募基金已敏銳捕捉到市場“風向”的變化,開啟了回補港股倉位的節奏。
5)頭部公募接力自購 A股布局時機來臨?
10月以來,公募基金掀起新一輪“自購潮”,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招商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等基金公司相繼宣布自購旗下產品。同時,多家頭部公募基金“掌門人”紛紛發聲,一致認為目前是逆向布局A股市場的好時機。在多家公募基金看來,近期隨著多重壓制因素趨向好轉,結合估值仍處于相對低位,中長期資金布局A股市場的好時機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