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火爆的同業存單基金引起監管部門關注,要求不能使用“類貨幣”“貨幣替代”等相關表述,同時不得宣傳短期業績以及不能宣傳基金經理管理的其他產品。
發行火熱的同業存單基金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向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在發行之前就已經開電話會了,要求總經理、督察長都參加。主要通過口頭傳達,各家可能傳達的內容有點不一樣,但在宣傳的要求上大同小異。”
據了解,在宣傳的要求上,多家基金公司均表示主要是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宣傳資料中,不得使用“類貨幣”“貨幣替代”等相關的表述;二是不得展示標的指數收益,對于成立時間不滿6個月的產品,不得展示業績,成立時間小于兩年的產品,不能宣傳年化收益率;三是不得宣傳基金經理管理的其他類固收的產品。
其實這主要也是因為在同業存單基金面世后,宣傳銷售材料中普遍存在以上這些問題,部分渠道在產品成立后還會展示產品成立以來6個月以內收益。
結合
單筆認申購不超1000萬
除了宣傳上的要求,還有一些監管部門溝通的內容也值得關注。
比如要求堅守零售定位,除公募資管產品外,單筆認申購不超1000萬上限,以及公募資管產品合計持有份額占比不超過50%,且單一機構旗下公募資管產品合計持有份額占比不超過20%。另外,還要求不能與特定互聯網平臺綁定或定制,需全渠道所有平臺上線銷售。
在第一批產品成立后,就有部分產品設置了大額申購,一開始投資者還以為可能是有些產品申購過于火爆,需要控制規模,但彼時據
而在產品運作階段,也有進一步的要求,主要的是針對產品的規模和集中度。其中在規模方面,要求后續運作期控制100億元的上限。這點從已經發行的同業存單基金來看,也能發現,一旦超過100億元上限,就都啟動了末日按比例配售。在總額限制以外,監管部門同時還要求嚴格限制中小銀行存單投資比例和投資集中度。
此外,在贖回方面,監管部門還要求在顯著位置提示產品募集期及成立后的封閉運作期內不可辦理贖回。比如7天持有期的產品,開放申購后,有最短7天持有期限制,這些特有的風險提示內容需用加粗深色字體顯示。
這一點在同業存單基金剛面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