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短視頻平臺博主@蔡老板發布一則視頻,號召全網“車評人”關注保時捷“減配”電動轉向柱的問題。視頻中,@蔡老板多次使用“懇請”“能不能說兩句”等話術,并“點名”數位粉絲量較高的汽車自媒體人共同發聲。
近日有部分保時捷車主已經解決了車輛問題,車主反饋稱,保時捷方面已經按車主要求,為其辦理了退車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蔡老板在上述視頻中曾多次針對此事,保時捷方面也再度發聲。保時捷中國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目前,由保時捷總部和保時捷中國組成的特別工作組,與相關供應商也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對未來的配件供應和生產進行了重新梳理和分析。經過努力,我們在此功能的恢復可能性上取得了一定進展。我們會在未來幾天內給予客戶和公眾一個明確的答復。”
上述官方回復或許意味著,此次保時捷“減配”風波或將在幾日內得以解決,但隨著該事件的不斷發酵,“當事人”的回應被輿論淹沒。對于@蔡老板的“懇求”,不少“車評人”都選擇了積極回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熱度前五位的視頻點贊量就已超過100萬,而上述幾位短視頻博主的粉絲總量已接近6000萬。
面對可觀的“流量紅利”,越來越多的短視頻博主及“大V”仍在不斷圍繞該事件發聲,但此舉卻引來不少網友及博主的質疑。有網友在某視頻博主主頁留言稱其為“蹭流量的達人”,也有網友留言稱其“嘩眾取寵”。
值得注意的是,@蔡老板作為該事件走熱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其在“保時捷減配”相關視頻中還曾公開“帶貨”。而該條視頻提供的鏈接頁面顯示,@蔡老板“帶貨”的這款汽車玻璃水,累計已售出5萬單。
事實上,本應針對保時捷“減配”問題的維權事件,儼然已成為各路網紅爭奪流量的舞臺。 有短視頻博主稱:“但凡是聊車的,有一個算一個,誰敢說自己發視頻不是為了掙錢?”這或許也意味著,部分打著“為維權車主發聲”旗號的“車評人”,其目的也并非純粹。
今年3月,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副主席麥思格曾公開表示:“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不僅是因為其亮眼的銷售數據,更重要的它在數字化和創新方面的卓越表現和廣闊空間。”
同時,麥思格也表示,2022年對保時捷中國而言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今年新設立的保時捷中國研發分支和去年剛從保時捷中國體系獨立出來的保時捷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將會讓中國市場在保時捷全球的地位發生本質的變化。但此次保時捷“減配”風波或許已對其品牌形象造成影響,保時捷方面將如何解決該問題,業內仍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