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一年多之后,上汽集團旗下高端品牌智己汽車終于向市場交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答卷。
4月17日晚,智己汽車首款車型智己L7正式上市。作為上汽集團面向“汽車新四化”轉型的抓手,智己汽車全力“押寶”智己L7。新車四驅版車型續航里程為615公里,零百公里加速為3.87s,售價區間為36.88萬~40.88萬元。
從價格層面來看,智己L7將競爭對手直接瞄準了BBA。“我們的定價正好處于大量豪華品牌所在的價格區間,這一細分市場的消費者對于40萬的價格是很容易接受的。”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告訴,雖然智己L7的價格與豪華品牌接近,但智己L7的競爭力在于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新的產品體驗。
讓劉濤產生積極預判的原因還有智己L7所處的豪華細分市場近年來一直保持著積極的增長態勢。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售價高于30萬元車輛的銷量同比增速為9.7%。今年3月,豪華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為14.5%。 “我們判斷未來這個數字還會繼續往上走,甚至到達30%左右的市場份額。雖然仍有一部分年輕人持續沉浸在‘BBA’所構建的傳統價值體系當中,但在我看來,一旦用戶開過電動車,就不會再選擇回到傳統車的老世界。”劉濤說。
值得關注的是,智己L7的上市并不容易。自3月上海發生疫情以來,上海的主機廠及上游零部件、物流運輸、生產人員到崗情況都受到了影響,上海的汽車產業一度停擺。 “這對于我們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難關。因為上海疫情發生時,智己汽車正處于生產和交付的緊要關頭。”劉濤說。
“為了不影響后續的節奏,智己L7必須保質保量完成生產。為此,智己汽車在3月底就成立了一支‘突擊隊’,他們趕在小區隔離管控前,帶著行李留守工廠封閉生產。” 智己汽車內部人士告訴。
但是汽車產業產業鏈漫長且復雜,協同要求高,核心零部件生產和物流基地的停產輻射范圍廣,主機廠想要努力維持的生產節奏通常會受到上游供應鏈的制約。有對中國東部城市102家企業的最新調查顯示,36%的公司在4月的第一、二周即因上海的封控措施遭遇停產,整車與零部件、半導體及相關行業均被波及。單以芯片為例,智能電動車所需要的部分芯片需要在香港報關,運至上海,再運去組裝,這一過程中很多環節都容易被卡住。
“因此,駐扎在臨港工廠生產一線的‘突擊隊’從物料采購到生產協調,每天都由總部采購及供應鏈領導牽頭,召開兩次保供會議,就是為了確保每一個零部件能準時到達工廠。”上述智己汽車內部人士稱。
目前,上海不少地區仍處于管控之中,諸多生產工作還未完全恢復,但劉濤稱智己汽車的整體節奏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從開發、制造,以及供應鏈、物流等角度來看,大概產生了2周左右的延遲,總體的工作效率和推進還是處于正常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