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明精機發布了2024年年報,去年營業收入4.74億元,歸母凈利潤711.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37%、5.93%,但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383.87萬元。
圖據上市公司官網
金明精機在2019年上半年迎來廣州國資“入主”,但近年來業績未有明顯起色。如此背景下,金明精機似乎選擇了更為穩妥的資金管理方式——理財。2024年,金明精機委托銀行理財發生額2.08億元,委托券商理財2.52億元,其在2024年年報的第75頁至103頁中,詳細列示了報告期內購買的理財產品,羅列出共29頁之多。
整體而言,公司理財做得還不錯。2024年投資收益為568.74萬元,公允價值變動獲益812.64萬元,主要來自理財。
從營收及凈利潤數據看,金明精機交出了一份“雙微增”答卷。不過,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金明精機未能取得正向歸母凈利潤。這也是其連續第三年扣非歸母凈利潤為負:2022~2024年,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是-2033.91萬元、-1445.31萬元和-1383.87萬元。
為何凈利潤難返2021年“高峰”?為何扣非凈利潤一虧再虧?業績交流會上,金明精機回復了薄膜吹塑機、薄膜及袋制品,是金明精機的兩大業務,2024年對應的營業收入分別是2.73億元、1.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1%、8.38%。但利潤端表現各異,吹塑機毛利率仍有23.78%,薄膜及袋制品毛利率為-5.24%。
業績交流會上,金明精機方面介紹,公司塑機業務采取“以銷定產”方式,根據客戶訂單需求及市場趨勢進行生產安排,產能利用率較高;公司薄膜業務受產品結構調整及市場因素影響,產能利用率不及預期。
此外,存貨也是一個變動較大的指標。金明精機2021年末至2024年末存貨余額在2.8億元上下浮動,整體上看變化似乎不大,其差異表現在具體的存貨分類上。
具體來看,2021年末的2.8億元存貨中,庫存商品只有1365.86萬元,沒有“發出商品”項目的存貨余額,因此這年存貨跌價準備只有36.4萬元。但2024年的存貨中,庫存商品超過4000萬元,發出商品也有1600余萬元,因此2024年的存貨跌價或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準備合計計提了1343.94萬元。
“公司存貨增加較大主要原因為薄膜業務和塑機業務中部分客戶尚未提貨而形成期末庫存,以及未在期末確認營業收入的發出商品增加所致。”金明精機方面如是回復在主營業務盈利壓力的背景下,投資收益撐起了金明精機的凈利潤。
此外,金明精機還在2024年獲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812.64萬元。金明精機在年報中也解釋稱,這主要便是購買理財產品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收益。
查詢過往幾年,同樣存在這種情況。例如2023年投資收益299.69萬元、債權投資持有期間的投資收益508.89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655.42萬元。
2022年,金明精機投資收益獲得376.86萬元,債權投資持有期間的投資收益621.84萬元,但該年遠期外匯遭遇448.02萬元損失。
“公司有大量現金做理財,為何不進行市值管理,進行回購注銷?”根據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官網介紹,廣州工控集團立足工業領域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旗下目前擁有6家上市公司,金明精機是其中一家。
不過,廣州工控集團并未直接持有金明精機股份,而是通過旗下廣州萬寶集團有限公司、廣州萬寶長睿投資有限公司間接持股,后者是金明精機控股股東,實控人則是廣州市政府。
廣州國資進入金明精機的最初時間,是在2018年9月,當時萬寶長睿以總價3.85億元的價格受讓了金明精機原實控人馬鎮鑫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的5770.23萬股股份,占金明精機總股本的13.77%。隨后,2019年1月,萬寶集團從馬鎮鑫及其一致行動人手中受讓金明精機8.57%的股份,交易總價為2.4億元。
交易完成后,2019年3月,馬鎮鑫再將持有的上市公司5%股份對應財產性權利之外的權利委托給萬寶長睿,萬寶長睿因此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2019年6月,馬鎮鑫與萬寶長睿解除了委托協議,同時承諾放棄其所持上市公司11.34%股份的表決權,因此萬寶長睿仍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廣州市政府仍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此外,2020年1月,萬寶集團再從馬鎮鑫手中受讓了金明精機5%的股份,交易總價約為1.4億元。該次交易后,萬寶集團、萬寶長睿持股比例分別是13.57%、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