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在臺灣經濟日報主辦的2021大師智庫論壇上,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以《珍惜臺灣半導體晶圓制造的優勢》為題發表演講。1987年,張忠謀在臺灣成立嶄新商業模式的臺積電,專門從事晶圓制造服務,打亂了半導體業秩序。到2020年,臺積電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市值達6000億美元。聚合上下游產業鏈,使得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張忠謀認為,美國生產成本較高,政府短期補貼不能彌補長期的競爭劣勢;大陸半導體制造落后臺積電5年以上,邏輯半導體設計落后美國、臺灣1-2年。在他眼中,韓國三星電子才是臺積電在晶圓制造領域的強勁競爭對手,因為其制造優勢及人才等條件與臺灣狀況類似。張忠謀還提到,英特爾今年宣布做晶圓制造服務,令他感到相當諷刺。英特爾本是世界半導體業數十年的霸主,過去曾拒絕投資臺積電,并有些看不起晶圓制造服務?傮w來看,在整場演講中,張忠謀分享了12個話題,包括半導體簡史及重要性、半導體業的分工、臺灣晶圓制造的優勢、以晶圓廠為中心的半導體產業鏈、專業晶圓制造業的創始、臺積電的成功及今日地位,并剖析了美國、中國大陸及韓國的競爭態勢,同時回應對臺灣下一個“護X神山”的看法,認為復刻臺積電的成功“難!”。張忠謀于2018年6月從臺積電退休,至今已有3年,而此次最新公開演講中,他對臺灣半導體產業,尤其是晶圓制造業的關注表露無遺。他呼吁當地政府、社會及臺積電本身要努力守住臺灣半導體晶圓制造業在世界競爭中的優勢。以下是張忠謀演講全文實錄:01.張忠謀演講提綱今年,我的題目是《珍惜臺灣半導體晶圓制造的優勢》,這個演講是我的一個呼吁,是對(中國)臺灣政府、社會、以及臺積電的呼吁。我的身份是一個退休的臺積電的,在公司里面已經沒有權利,這也是我選擇的,所以說,這個呼吁,臺積電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對象。因為我已經知道,聽眾絕大部分都不是在資訊界,更不是在半導體界。所以,我想稍微講一下(半導體),不然馬上跳進重要的點——臺灣半導體晶圓制造的優勢,我想大家不會很了解!鴱堉抑\演講提綱這個是我今天做的PowerPoint,第一章先講半導體簡史;第二章講半導體的重要性,為什么半導體會變成地緣政治家的必爭之地。那我又講講半導體業的分工,假如不是為了這個分工,我們今天不會有這個問題,這個分工是幾十年以前就開始了。第四個就進入正題了——臺灣在晶圓制造方面的優勢;第五講晶圓廠為中心的半導體產業園,因為晶圓制造對臺灣的影響不只是臺積電一家。晶圓制造已經帶動了很多的上游、下游以及中游的產業。第六,講一下專業晶圓制造業的創始,也就是臺積電的創始,這個其實是風云際會,很難得的風云際會,我想一代里頭出不了一個;第七,臺積電的成功;第八臺積電今日的地位;第九、第十、第十一我要看一看我們國外的競爭者,美國、大陸、南韓,這三個是最重要的競爭者,當然也有日本、歐洲,但是因為我說是晶圓制造,比較起來美國、大陸和南韓是我們重要的競爭者。最后,第十二點,因為現在社會上也常說“啊,我們可以再來一個所謂‘護X神山’,那我也要談談下一個‘護X神山’的可能”。最下面結論。02.半導體簡史:八大關鍵事件半導體的電導性介于導體(金屬)與絕緣體(木頭)。你可以控制半導體的電導性,總之它是介于金屬和木頭之間,所以稱為半導體。不過老實說,一直到1948年,半導體(semiconductor)只是一個科學家知道的名詞,老百姓不知道的,念文科的、念商科的、念法律的也不知道的,科學家尤其是物理學家他們知道,是社會上很少一群。1948年,一件半導體業的大事發生了,美國的AT&T公司,是美國最大的電信公司。它有貝爾實驗室,是世界第一流的研究機構。貝爾實驗室里有三位物理學家,Shockley是領袖,Bardeen和Brattain兩位不太服他,可是他們三個合作發明了基于半導體的電晶體(晶體管,transistor)。他們發明的東西是非常重要的,就是transistor。那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它(半導體電晶體)非常小,以前是真空管可以做transistor,但是真空管大得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就要制造計算機,那個計算機大的要命,因為使用了真空管,(計算機要占)整個房間。1949年我到美國,第一年沒看到任何計算機,1950年,我到MIT,我看到了計算機。老實說,一個房間那么大的計算機,功能不如今天帶在身上那么小的手機。不過總之,1949年transistor發明了后,AT&T知道它的重要性,這三個物理學家后來1956年,就因為這個發明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Shockley與我媽媽同年,我是他的學生,在斯坦福大學,我聽他講課,講課講得不錯,但最令人難忘的是他的傲慢。許多學生包括我不敢問他問題,因為我們看到別的學生問他問題時,他首先不是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奚落這個學生一番,問很多簡單的問題,表示你的問題實在是可笑。這樣的情形下,所以很少有學生問他問題,他們只是聽他的課。1952年,AT&T知道不能一個公司獨占transistor,它就自動把這個授權出來給許多公司,包括IBM、德儀(德州儀器,TI)、有幾十家公司。當時德儀是非常小的公司,后來幾十年的光景,它最成功。之后,電腦和半導體開始平行發展的,因為電腦是最需要半導體的。我是在1955年得到Master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以后,加入了半導體行業。1955年以后半導體的歷史就和我有關了起來。1958年,那一年我剛剛到德儀。我的一個新同事,他也和我一樣,剛剛加入德儀,他叫杰克?基爾比(JackKilby),他比我大八歲,但是我們是同代人。TI董事長叫他做積體電路。JackKilby學歷不高,只有Master,沒有PhD(學術研究生博士學位),你跟他講理論物理,他不太懂,他堅持自己是工程師而不是科學家。有人說他是科學家,他馬上否認說:“我是工程師”,他后來發明了集成電路。因為當時半導體圈子非常小,有次我與RobertNoyce(仙童半導體和英特爾的聯合創辦人),以及英特爾的GordonMoore一起開會,大家當時相當的gentlemanly。開完會,我和兩個人一起去和啤酒,那個時候我只有27歲,Noyce才31歲、Moore才29歲,都非常興奮,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很幸運地加入了前途無量的半導體領域。喝完酒后,三個人在雪花飄搖中,唱著歌回到旅館。他們兩個人JackKilby和Noyce幾乎同時發明了集成電路,Kilby早一些,但是如果沒有Noyce的發明,集成電路也不會真正研發成功。后來經過一些爭執,兩個人同意是共同發明了集成電路,后來2000年杰克基爾比因此拿到了諾貝物理爾獎,Noyce卻很不幸在1990年就過世了,只有63歲?墒荖oyce完完整整地活了一個wholelife(完整人生),因為他的女朋友一大堆,常常自己開飛機、潛水、游泳和其他運動。下一個大事是1965年的摩爾定律。摩爾預測電路密度每1.5年-2年加倍,這個預測后來被稱為“摩爾定律”,一直到最近都相當有效。雖然摩爾定律只是預測,但是它逼得每個公司每一年半到兩年就要把電路密度加倍,因為后來半導體界殺氣騰騰,大家都在想如果我不加倍的話,競爭者會加倍,所以所有公司都在拼命,這也是摩爾定律最重要的一點。MOSFET也使得我們(讓電路密度)可以加倍加倍再加倍,1980年代至今,半導體應用快速擴展,IBM發布PC,把PC普遍化。IBM之前,很多小公司的PC只被人們視為玩具,和電子游戲類似,IBM改變了這種觀念。90年代,PC在家庭中變得開始更加普及,連太太也都用了。因為我親身經歷過,所以印象相當深刻。90年代也是英特爾最偉大的CEO安迪?格魯夫(AndyGrove)的時代,因為英特爾當時也是獨家的處理器制造公司,可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1987年,張忠謀在臺灣成立嶄新商業模式的臺積電,專門從事晶圓制造服務。2020年臺積電成為全球最高市值的半導體公司。英特爾本來是半導體行業數十年的霸主,從1980年后期到最近。去年臺積電市值在6000億美元,英特爾只有2000多億美元,是臺積電的一半都不到。不過,以后的事是不一定的。2021年,英特爾宣布他們也要做晶圓服務。這個對我來說,有相當的諷刺性。本來他們是霸主,老實說他們有些看不起晶圓制造。因為我跟他們認識,我曾找英特爾投資,在1985年臺積電正在募資的時候,因為不太景氣,英特爾沒有同意。臺積電成立后,英特爾幫了不少忙,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晶圓代工模式會變得這么重要;也從來沒有想到,有朝一日他們也要做晶圓制造。90歲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1小時演講:大陸芯片制造差臺積電5年以上,還懟了下英特爾。#臺積電#芯片#張忠謀03.半導體有多重要?幾乎無處不在講了好久的歷史,那現在可以快一點。半導體的重要,國防:導彈導航。GPS,這又是一個小故事,現在大家都很熟悉了,車子里都有了。我第一次聽到GPS是在德儀,德儀有國防系統部門(defencesystemdivision),我聽他們講在幾千里之外能夠命中5英尺,70年代時我認為很神,現在每個車子都有。工商業、日常生活用的電腦、手機都需要半導體,可以說半導體無處不在。04.半導體產業分工:臺積電首創晶圓代工模式我剛剛加入半導體領域的時候,半導體行業還沒有形成分工,IC設計工具、晶圓制造、制程研發、封裝測試很多都是一家公司自己完成。IC設計其實是技術密集,附加價值高,但是資本不密集。晶圓制造和制程研發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附加價值高的環節,封裝測試沒晶圓制造資本密集,不如IC設計技術密集。分工從60年代開始,先分出來封裝與測試,在低工資的地區做,包括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甚至日本。當時日本工資只有美國的5%,臺灣則只有1%。我當時建議TI到臺灣來,CEO當時認為日本更好,說1%與5%相差不大。但是我講,日本工資會很快的上漲,臺灣工資上漲則沒那么快?傊,封裝與測試在60年代就開始轉移到低工資地區,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公司就將技術難度低的環節轉移到韓國等亞洲地區。1984年,我是通用儀器的總裁,有人來找我要5000萬美元的投資。3周以后,我再打電話,他說不需要5000萬美元了,500萬美元就夠,而他自己就能湊夠500萬美元。我問為什么,他說他不做晶圓制造了,他只做設計。這是我首次聽到有專門做設計的公司,那有專門做設計的公司,也可以有專門做晶圓制造的公司。一年以后,我把這個想法實現,就是臺積電。制程研發和晶圓制造是原來IDM半導體公司的心臟,至少是心臟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IC設計。而在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下,臺積電的客戶是半導體公司,我們的競爭者就成為了IDM模式半導體公司的晶圓制造部門,這就擾亂了半導體行業。05.臺灣的優勢:人才敬業,交通方便首先就是人才,臺灣大量優秀敬業的工程師、技工、作業員愿意投入制造業。這個非常重要,美國至少工程師不如臺灣敬業。這些優秀的工程師、技工愿意投入制造業,而美國制造業已經不紅了,相當多的人做金融、R&D(研發),也有很多做市場的,都比制造業吃香。所以這就是臺灣一大的優勢。經理人都是臺灣人,在臺灣一流,去國外未必一流。相反也是如此,以我為例,在美國做了二、三十年,做到了CEO以下一級,可是在臺灣管理一個規模小得多的,搞得頭昏腦漲的。語言、文化都是障礙。高鐵、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適合大規模制造業人員調動。臺積電的三個制造中心:新竹、臺南以及臺中的工程師不必搬家。都是一天以內的路程。06.產業鏈完備:設計、封測、制造一條龍而且臺灣還有相當完備的半導體供應鏈。那臺積電絕對不是一個公司啦,上游有設計公司如聯發科等;中游有臺灣設備廠商,硅晶圓、氣體供應商,全球重要設備廠商ASML、應用材料、科林研發等也在臺灣有服務據點、培訓中心和研發實驗室;下游有日月光等組裝、測試公司。07.晶圓代工模式起源于工研院VLSI計劃專業晶圓制造模式的創始是1985年,事、地、人的風云際會。1985年,臺灣工研院的VLSI計劃已經做了十年,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每年需要很多經費,可是做些小生意就有人說是與民爭利。1975年的時候,工研院從RCA(美國無線電公司)拿來的技術已經不是最先進的,而到了1985年,更是落后了兩三代,經費也不夠,如果做些小生意,就有人說與民爭利。所以李國鼎先生(臺灣“科技教父”)要找出路,就和我一起創建了世界第一個晶圓代工模式。(第一的)好處就是沒有競爭者,壞處是沒有客戶。08.臺積電長期堅持研發投入,離職率只有3%臺積電的成功,是為什么,因素是什么?紅的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剛剛講到的臺灣在晶圓制造方面的優勢。當然專業經理人領導,臺積電我想是最大的臺灣的公司,由專業經理人領導的,從董事長以下都是專業經理人。當然也有壞處,可是我是覺得,要成立一個世界級的企業,專業經理人還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案。長期堅持R&D的投資,這個我們是做到了。那前前后后,我們有過12萬員工,這是所有的員工,我們的離職率很低哦,大概只有3%、4%,F在就有5萬員工,三十幾年來,臺積電共有12萬員工。那政府社會的支持,這也是我呼吁的對象,希望他們繼續支持臺積電。09.臺積電已成為半導體制造技術領袖臺積電今日已經是半導體制造技術領袖。半導體市場,去年是4760億美金,當中記憶體(存儲器件)是1170億美元,邏輯體(邏輯器件)是3590億美元,大約1/4,其實也不過1/4而已是臺積電制造的。在已開發世界約25億人口中,幾乎每個人都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用到臺積電制造的半導體產品。比如我,我是帶助聽器的,我最近才發現,助聽器里面的積體電路(集成電路)也是臺積電制造的。怎么發現呢,每3年他(推銷助聽器的人員)就過來跟我說出了新型號,我總是問他新型號有什么好處,他講了一大堆話,后來他講積體電路換掉了,我也是聽他的話,換了3、4個了。雖然積體電路換了好幾代,但老實說對助聽器的功能也沒什么幫助。這有點像美國以前的汽車,每年都有新的類型。10.美國短期補貼不足以彌補長期劣勢好,看我們競爭的國家,美國最厲害,爭取補貼。美國的晶圓制造條件與臺灣比較,土地絕對是占優勢,水、電也占優勢。但是我剛剛講的臺灣的優勢,是美國的劣勢。就如我剛才說的,人才(工程師、技工、領班和作業員)、臺灣派遣人員在美國的經營、管理能力和大規模制造業人員調動能力不行。結果呢,就是企業單位成本顯著較臺灣高。它有補貼啊,就是胡蘿卜,又有棒子。胡蘿卜就是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財政補貼,但是短期的補貼不能彌補長期的競爭劣勢。它補貼只是幾年而已嘛,幾年以后你還是要做的。11.大陸半導體制造落后臺積電5年以上下一個,大陸的競爭,20年,數百億美元補貼之后,半導體制造落后臺積電5年以上,邏輯半導體設計落后美國、臺灣1-2年。大陸現在還不是對手,尤其在晶圓制造方面,還不是對手。12.三星在晶圓制造領域是臺積電的強勁對手南韓的競爭,在晶圓制造領域,三星電子是臺積電的強勁競爭對手。為什么?因為南韓在晶圓制造方面的優勢跟臺灣相似,人才也好啦,那三星也是(工廠)都在一個地方,人才調動很方便。它的經理人也都是韓國人哦,在韓國是一流,其他地方則未必。13.臺灣企業復現臺積電的成功:難!現在有人講,我們再有一個“護X神山”。假如“護X神山”的定義是對全世界重要,臺灣又有高市場占有率的行業,那你要找一個臺灣有潛在優勢、又對全世界重要的行業。不然的話,臺灣到底只有2400萬人,地方又小。我找到了一個晶圓制造,沒有再找到第二個,幾十年了也沒有找到。那下一個“護X神山”要有創新的產品或商業模式,晶圓制造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那你也要多年的經營及努力,所以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難!14.結論:希望臺灣能夠守住晶圓制造優勢最后,半導體晶圓制造是一個攸關民生、經濟、國防的重要產業;它也是第一個臺灣在世界競爭得到相當優勢的行業。這優勢得來不易,守住亦不易。希望臺灣政府、社會、臺積電本身努力把它守住。這是我今天呼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