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是指城鄉居民走出家門,步行約15分鐘即可到達至少1個必備公共文化場館、2個以上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間,享受高品質的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
在創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先行區之際,余杭區多元協同構建示范性“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今年,余杭將建設58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同時納入浙江省2022年度“浙文惠享”民生實事工程。除了滿足《浙江省“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指南》的相關要求外,余杭還特別提出“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要達到“四品”的要求,即要具備品質空間、品質服務、品質團隊、品質活動,力求在建設人民滿意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取得新突破,為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特色、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打造“一圈一品、一圈一韻,圈圈有景、圈圈有情”的特色文化生活圈,力爭為浙江省打造“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提供示范和樣浙江省。
今天,浙江省報帶您走進四個以品質團隊、品質導師、品質活動為特色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看他們如何將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從“送文化”,轉向“種文化”。
浙江省版組稿 吳一靜 朱筱 張瑚瀅
特色品質空間打開文化生活新模式
與苕溪相伴,南山為鄰,秀麗的自然風情,傳奇的南山摩崖石刻的傳說,加上流傳一千多年的盛氏文化,這就是瓶窯鎮南山村。浸潤在深厚歷史文化中的南山村里有不少書法愛好者。為弘揚農村文化,豐富村民的娛樂生活,2015年,南山村成立書法協會,將書法愛好者們聚在一起,帶動其他村民一起學習書法、陶冶情操,今年還被評為浙江省書法村。南山村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就是圍繞著“書法”這一特色文化打造的。
“這兩天,村里的暑期公益書法培訓剛剛結束,深受孩子和家長的歡迎。如今在南山村,大大小小的孩子幾乎都能握著毛筆一筆一畫寫得有模有樣。”南山村書法協會會長陳培忠說。協會如今已發展會員40余人,成員中年齡最大的83歲,最小的僅7歲,其中包含1名國家級會員,1名省級會員,還有多名市級會員。每年寒暑假,協會都會免費為喜歡書法的中小學生、村民組織培訓;每年春節,協會也會組織“寫春聯送福進村社”“書畫公益課堂”等文化惠民活動。
近年來,南山村建起了約300平方米的書法文化展覽展示廳、書法長廊、書法創作室、石刻書法墻、文化長廊、文化講堂、露天舞臺、電子閱覽室等空間。“我們在文化禮堂設立了創作室,常年開放,幫助村民學習書法知識,提高書寫技能,提升文化修養。”陳培忠說。同時,“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堅持開展書畫培訓,組織村民創作書畫作品,交流學習心得。
南山村“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不僅有豐富的書畫活動,還建有盛氏家風館、黃山公園、連心亭,巧妙植入黃山議事、窯山問陶、執政為民等玉石印章,講述清廉小故事,將廉政文化宣傳和優美風景相結合。
“村里的老人、孩子們,白天空閑時就在家練練書法,陶冶身心;吃過飯去健身點活動活動,或是去盛氏家風館、黃山公園逛逛,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南山村黨委書記楊月平說。南山村“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不斷挖掘文化內涵與歷史積淀,將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嵌入百姓生活,通過文化場館建設和精品文藝打造,把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轉變為群眾的美好生活實景。
文化能人為鄉村帶來高品質文化服務
從越劇、蓮花落、小品、村歌《夢中平天堂》,再到書法、舞蹈、宣講音樂快板《頌清廉》,多形式、多方面發展特色文化,不斷為鸕鳥鎮前莊村“15分鐘品質生活文化圈”建設注入澎湃活力。而如今日益濃厚的文化氛圍,缺不了村里的文化能人們。
今年34歲的沈云東一直在區文化館從事文藝創作,作為市級文化能人,去年11月到鸕鳥鎮擔任“文化管家”。組建隊伍、排練作品、籌備演出,這便是沈云東的工作日常,而在排練現場,他一遍遍地幫叔叔阿姨們練著隊形、走位,自己還抽空準備個別開生面的“音樂快板”。今年1月,首次擔當導演的沈云東將6個鎮11個節目串珠成鏈,為山村百姓奉上了鸕鳥鎮“共富聯盟·云上村晚”這場文化盛宴。聲勢浩大的鰲魚燈、以靜制動的太極拳、動感跳躍的曳步舞、高亢嘹亮的放排號子等節目精彩亮相,讓村民們過上了此前不敢想象的精彩文化年。
除了沈云東,在前莊村“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里,還有區級文化示范戶趙祖生一家。癡迷書法的趙祖生和三五好友組成了書畫協會,定期開展交流活動,并堅持到書畫室免費教寫書法。趙祖生的妻子喻愛琴自學廣場舞,組建村級舞蹈隊,帶領隊員自編自排祝福祖國、美麗鄉村等舞蹈,成為村晚和各類舞臺的“?”。而區級文化能人汪成在部隊時就是文藝骨干,進入村委工作以來,多次代表村、鎮參加各類文藝下鄉活動,獲獎無數。由他演繹的村歌,獲得了全國村歌大賽“百佳村歌”“村歌大賽網絡人氣獎”等獎項。有了這些文化能人的帶動,他們通過身邊人唱身邊事,引導身邊人學身邊人,向上向善的良好風氣也由此傳播開來。
鸕鳥鎮前莊村結合文化、法治、運動、歷史等四個特點,將文化禮堂、法治長廊、健身點、無倦書屋四個部分串聯起“15分鐘品質文化圈”,全面展現前莊的“鄉情、鄉趣、鄉識、鄉音、鄉味、鄉賢”。前莊村文化禮堂里有農家書屋、展陳館,是鸕鳥鎮唯一一家四星級文化禮堂,常年開展各類演出活動和先進評比,已成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樞紐。
村里的文化能人們各自發揮專長,為“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帶來更多的人才保障,貢獻了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讓老百姓收獲直達人心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品質團隊實現居民文化自給
“我的心中有一座湖,遠山近水入畫圖……”伴隨著歡快的配樂,五常街道云創社區“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里傳來了悠揚的歌聲。每周一上午,社區居民饒尚義都會帶著樂洋洋藝術團的合唱隊員們來這里排練節目,“歌唱家”們個個神采奕奕、精氣神十足,美妙的歌聲也總能吸引不少居民前來傾聽。
提起樂洋洋藝術團,團長饒尚義滿眼笑意,滔滔不絕。他告訴
“我是退休后來余杭和孩子們一起生活的。和大多數老人一樣,剛開始人生地不熟,我也不敢亂跑,只能窩在家里看電視、做家務。后來,有了藝術團,出于對音樂的共同愛好,大伙聚在一起,一起玩器樂和聲樂,生活才豐富了起來。”饒尚義說。
云創社區位于未來科技城核心區塊,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在這里創業安家,和饒尚義一樣,社區里大部分老人都是跟著子女過來的新余杭人,但如何讓他們走出家門,擁有精彩的退休生活呢?基于興趣愛好的老年社團便是很好的切入點。擁有專業背景的居民加入,讓“抱團互助、快樂養老”成為可能。
同為居民的原山西省音協理事陳同水負
如今,除每周固定排練和演出任務外,樂洋洋藝術團的團員們還積極投身群眾文化隊伍建設,主動幫帶云創社區各小區開展文娛活動,逢年過節經常走進敬老院開展送溫暖、送關愛公益活動,與老人共度歡樂時光。
除了樂洋洋藝術團,在云創社區“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居民還自發組織了彩舞飛揚舞蹈隊、姐妹花舞隊、柔力球隊、太極拳隊等各式各樣的文藝社團。去年,云創社區“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還配備了圖書閱覽區、健身區、居民議事廳、舞蹈室、兒童游樂區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合唱團可以在這里排練,孩子們可以在這里玩耍,成了云創社區老小休閑的好去處。
云創社區“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通過組建藝術團,將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從“送文化”,轉向“種文化”,在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的同時,實現了居民文化自給。
品質活動厚植藝術“基因”
在仁和街道獐山社區,居民出家門步行5分鐘便可到達社區的文化家園,這里分為室內場館和室外文化廣場兩部分,共計700多平方米,室內場館配有文化講臺、家長學校、書畫社、農家書屋、兒童之家、小事兒便民服務點、健身室等功能場所。在這里,居民可以找到休閑、文化、藝術、體育等種種要素和資源。室外文化廣場設有文化長廊、文化公園等區域,廣場空地可搭建大型露天舞臺,能夠容納三四百人觀看演出。這里還設有專職管理員,不定期開展文化走親、端午節、中秋節等品牌節慶活動,豐富居民生活。
從文化家園出發向南走2分鐘,是法治文化公園,公園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設有法治長廊、法治游步道等,居民可以在閑庭信步中沐浴法治清風、接受法治教育、增強法治觀念;由法治文化公園向東走8分鐘,便來到了獐山社區足球場,在這里,足球愛好者們可以馳騁綠茵場,一展球技……便捷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調動著居民對生活的熱愛,喚醒著百姓對浙江省土文化的關注,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位和審美能力,在細枝末節中充分釋放豐滿的生活肌理、飽滿充盈的創新力以及令人近悅遠來的吸引力。
在這樣的品質空間里,石城書畫社一直是仁和書畫愛好者們的“聚集地”。書畫社的活動室內,展陳著社團成員們的書畫作品,將這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點綴得頗有氣質。
已走過23個春秋的石城書畫社,如今有書畫愛好者60多名,來自余杭的各行各業,還有塘棲、德清等周邊地區的學員。書畫社成員余正榮是退休干部,家住仁和街道東風村,書畫社里無人不知他是個“梅癡”。他先是購買書籍自學,又到老年大學參加繪畫班,后來便加入了石城書畫社和大家一同探討交流,繪畫水平日益精進。余老愛梅,也熱衷于分享這份熱愛,他時常將自己畫的梅花贈送給親朋好友,每年都送出百余幅。為了能讓更多的村民看到家鄉人所畫的梅花,石城書畫社還常常舉辦畫展,將余老那“飄”著清香的梅花畫作一一呈現到老百姓面前。“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余老這樣笑言道。
像余老一樣,石城書畫社的成員們多是以自己的喜好認準一宗、專精一體。殘疾人書法家王淵鵬是省級書協會員,他主攻行書、小楷;畫家黃建時、金志華酷愛山水、花鳥畫,作品獲得美院專家好評;吳建松、陳光偉喜愛行草,對《書譜》情有獨鐘;莫文潮臨摹漢隸,擅長小楷;仲秀芳擅長油畫、墻畫,平時常常去杭州師范大學傳經送寶;沈國金和張福田研磨篆書魏碑,酷愛篆刻;顧國偉興趣廣泛,喜愛書法、篆刻,嘗試花鳥國畫……近五年來,石城書畫社的社員在省、市、區級以上書畫征稿比賽中獲獎、入展或入圍35余次,已成為仁和街道一塊閃亮的文化“金字招牌”,名副其實的品質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