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衣第一股”都市麗人的收入規模重回30億元。
3月28日午間,都市麗人發布2024年財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0.10億元,同比增長9.18%;歸母凈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196.96%。
2024年,都市麗人新開850家門店,截至年末門店數量已超4500家。在當日下午舉行的業績會上,都市麗人董事長鄭耀南表示:“今年預計門店數將超過5000家,對店效的要求會比以前更高。”例如,都市麗人已經從單純看重加盟商的出貨量,轉變到關注加盟商盈利情況上來。
業績增長背后:一邊賣內衣,一邊賣廠房
過去幾年,都市麗人曾經歷轉型陣痛期。因庫存積壓、定位失誤、線下網絡遭遇不可抗力沖擊等原因,公司2019年—2021年連續虧損,直到2022年才正式恢復盈利。到了2024年,公司凈利潤從三四千萬元回升到超億元水平,營業收入也重回30億元規模。
財報顯示,都市麗人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0.10億元,同比增長9.18%;歸母凈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196.96%。其中,公司主營業務——貼身衣物產品實現收入25.55億元,而非主營業務中,物流收入為1.32億元,產業項目銷售收入為3.23億元。
而拋開賣廠房的非經常性收入,都市麗人2024年貼身衣物產品收入25.55億元,相比上年的26.43億元略有下滑。
都市麗人首席財務官蔡瑋軒解釋稱,這主要是部分電商渠道由直營轉為聯營,收入計算方式由銷售收入轉為服務費所致,而非“百分百計入公司賬上”,而實際上公司按照電商GMV計算的市場份額有所擴大。財報顯示,2024年集團電商GMV超過1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
鄭耀南表示,2024年公司電商渠道的經營策略發生轉變。“我們不再全部自營了,而是找到了一批聯營商幫我們。他們都是大商,我們叫‘招大商、扶大商’。因為他們原本在電商行業做的都是幾億元、十幾億元規模,電商經營能力很強,各自對某個電商平臺都非常了解。我們雙方合作之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他透露,從GMV的角度,電商大概占到公司線上線下總零售額的三分之一。預計隨著2025年與聯營商的進一步合作,電商業務將成為業績的另一增長動力。
全年新增850家店,主打“大省強縣”
一方面是電商展現出增長潛力,另一方面,線下的實體門店仍是都市麗人的業績根基。
背靠全國各地的加盟商,截至2024年末,都市麗人已擁有超過4500家門店,其中主品牌“都市麗人”門店占比為94%,“純棉居物”門店占比為2.5%,“歐迪芬”門店占比為3.5%。這三個品牌形成了差異化、多層次的矩陣,分別定位于國民內衣、一家人的居家生活館、大杯專業內衣,主要產品價位分別覆蓋119元~179元、219元~299元、399元~469元,分別滲透大眾、中高和高端市場。
據公司高管在業績會上透露,都市麗人2024年新增850家門店。其中,線下街鋪渠道仍然是“都市麗人”品牌的主要優勢渠道,2024年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店鋪仍實現了逆勢凈增長。此外,“純棉居物”品牌實現了在購物中心渠道的突破,截至2024年末門店突破100間,業績突破1億元,同比增長47%。加盟商對“純棉居物”的開店意愿積極,預計2025年“純棉居物”有望實現店鋪數量和業績的翻倍增長。
對于線下渠道的策略,鄭耀南表示,都市麗人主打“大省強縣”戰役,即聚焦河南、山東、四川、重慶、湖北、廣東這六個人口大省,在大省的主要縣地級市開設門店。而為了實現在當地市場的滲透,都市麗人2024年以高鐵為媒介,布局核心站點,將廣告覆蓋到全國160余座城市及近千塊廣告屏幕。
“我們希望核心大省的基礎打得非常穩固,讓加盟商客戶賺錢,然后再逐步進行全國布局。我們認為線下業務一定要很穩健地往前走。”鄭耀南表示。
這兩年,都市麗人調整節奏,將訂貨規則從“期貨模式”轉至“現貨模式”,加盟商向總部的常規品訂貨比例逐步下降為30%。其余貨品將根據終端銷售反饋,及時調整,加盟商可通過B2B平臺及時下訂,提升產品售罄率和毛利率,降低渠道庫存。
“我們轉變訂貨規則后,能讓加盟店變得更健康,讓加盟商盈利。這是公司在過去兩年間做得最好的一方面。”鄭耀南表示,“未來,我們對店效要求還會變得更高。只有好的店效,加盟商才能可持續發展,我們預計到今年末門店數量能達到5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