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凱加入消息不實,但也確有部分禾多科技人員加入到四維圖新。
由此可見,智駕行業已進入洗牌期,有的加速推進融資上市,也有玩家開始轉型之路。比如,今年9月,地圖供應商四維圖新接收了滴滴約300人的座艙團隊,兩方共同增資四維圖新的座艙子公司四維智聯。
對此,江瀚表示:“隨著自動駕駛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市場正在逐漸淘汰實力較弱的企業。”在他看來,自動駕駛行業的洗牌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技術成熟和市場擴大將推動行業走向成熟和穩定,而洗牌將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淘汰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留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事實上,當前在智駕領域,淘汰賽與窗口期正同時上演。在多地利好政策的助力下,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進程正在加速。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中國或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將創造超過5000億美元的收入。對自動駕駛汽車前景的樂觀預期,也是資本推動智駕企業扎堆上市的重要助力。
不過,關鍵技術能否突破與落地,依然是自動駕駛能否大規模商業化的最大挑戰。對此,元戎啟行CEO周光坦言,自動駕駛汽車想要實現規;,當下的技術無法應對所有的復雜場景。
新能源汽車與電池專家楊偉斌也表示,目前L2級智能駕駛技術已實現上車,但L3級技術還存在爭議,包括系統不能應對時需要駕駛員接管,銜接上存在安全隱患。而L4級的自動駕駛技術在擁擠、施工、兩輪車較多等路況下還有挑戰,還需要百萬甚至千萬公里驗證。
“從當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來看,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有一段較長距離。”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