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戲產業春潮涌動 ChatGPT熱潮下數據與模型積累正成為新競爭點
“只要臉皮厚,再晚都有位置坐。”會議開幕一個小時,便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參會人士如是寫到“搶座”情景。
2月13日-14日,本應在去年舉辦的2022游戲產業年會在廣州舉辦,兩個月推遲的期待和疫情防控放開的雙重助力,這一屆游戲產業年會,明顯感受到參會者們高漲的熱情。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稱,往年的年會一般1500人已經頂到頭了,今年截止報名日期人數已經超過2700人,通過報名渠道參會報道的超過2400人,比往年至少翻了一番。
在今年這場遲來但熱度拉滿的產業大會上,觀察到,從業者們頻繁在討論游戲技術的外溢價值,游戲科技、數實融合成為兩大關鍵詞。
鐵打的技術 流水的ChatGPT、元宇宙和云游戲
會議舉辦的這兩天,科技圈正值ChatGPT的熱度高點時期,誠如所料,這一最新概念也多次出現在游戲從業者們的分享當中。
“互聯網行業很奇怪,每隔兩年都有一個新概念。從區塊鏈到云游戲,去年講元宇宙,今年又講AI,”當被主持人問到如何看待ChatGPT及其背后的AI技術時,盛趣游戲副總裁譚雁峰直言,他認為對于新技術頭部企業肯定要布局,“因為你布局就意味著你有可能成功,但沒布局就代表你不可能成功”。
祖龍娛樂執行總裁吳盛鶴持同樣觀點,他認為AI背后經常伴隨“學習”,短期內掌握運用AI的人就掌握了變革的步伐。此外,AI生成內容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要在符合監管機制的前提下方可更快發展。
青瓷游戲首席財務官劉斯銘與前二者觀點類似,但他同時表示,新產品新賽道的布局,要量力而行,專注自己最核心和擅長的真正產生價值。
那么對于游戲行業而言,從業者們如何看待ChatGPT和AI技術給行業帶來的價值和機會呢?游戲創作、數字營銷、數據和模型訓練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方向。
在阿里巴巴云游戲事業部(元境)副總經理龍志勇看來,ChatGPT目前在上看到一些效果,但行業有壁壘,需要訓練數據,落實到各行各業形成生產力,其判斷還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ChatGPT之于游戲行業,未來在數據和模型上的積累,可能是游戲公司們的競爭點。
行者AI CEO尹學淵則提到,以AIGC為例,在產品的推廣階段,用它來寫腳本、畫面制作、制作等,能極大地解放大家的創意工作,輔助素材制
游戲出海布道師鄧淳認為,在未來的游戲營銷工作中,“AI+人”的狀態會持續升化。最終可能呈現的一種模式是人出創意、想思路,AI按人的方向,把合適的廣告素材批量鋪設出去。
至于與AI技術進步伴隨著的討論——“是否會威脅到人類的飯碗”,從業者們基本持樂觀態度。
在譚雁峰看來,AI創作的內容相比人類缺少個性和創意,它更多是依靠用戶提供的關鍵詞尋找共性來輸出答案,并不能替換掉將個性融入到創作中的創
鷹角網絡常務副總裁李明瑞則認為,與其對新工具的產生而恐慌,不如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它的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看看能否將其變成實打實的生產工具,以及如何跟現有的業務進行有效地結合。
游戲科技成”數實融合”連接器
游戲在發展的過程中,已成為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創新的重要試驗場。例如,為驗證計算機的圖形和交互特性,意外誕生了電子游戲;圖靈寫下國際象棋游戲代碼,成為開啟人工智能、決策智能的發展起點。
而在智能硬件領域,游戲的蓬勃趨勢和廣闊前景推動游戲相關終端硬件行業發展,助力終端硬件銷量提升,游戲的實時渲染與3D建模技術也在助力制造業智能轉型。
從行業調研來看,游戲在發展的過程中,至少已經推動了芯片、AI、5G、XR、云計算、引擎渲染等多項技術的進步。
以芯片、5G、XR為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給出了一組數據:截至目前,游戲技術對我國芯片產業的技術進步貢獻率為14.9%,對5G和AR/VR這兩項重要技術的科技貢獻率達到46.3%和71.6%。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敖然甚至直言,未來,游戲將引導更多科技創新穿越“死亡之谷”。
而在更宏觀的視角上,游戲的科技屬性,正帶來共振效應,成為虛實融合、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的重要力量。
“游戲產業影響力借助游戲科技的力量,在工業、交通、建筑、醫療、教育等諸多傳統產業領域創造價值,成為數實融合的重要驅動力。”敖然指出。
根據騰訊和網易兩大游戲廠商在現場的透露,騰訊CROS引擎已開始跨界應用于數字文化、民用航空等領域,網易在游戲產業中所積累的游戲化交互、游戲仿真、低延時音傳輸技術已遷移到工程機械領域,研發首臺高原作業的挖掘機器人。
“游戲產業非常值得深挖。”完美世界CEO蕭泓直言,游戲產業還沒有真正地釋放它在數字經濟領域里的價值,而技術本身一定是未來發展一個最重要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