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發布,其中關于房地產稅和保障性住房的兩個話題引發熱議。
澳門國際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任濤在接受
因此任濤認為,提出加大深圳保障性住房補助力度具有重要意義,深圳作為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本身就肩負著從制度層面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的重任。而保障性租賃住房市場的培育又是一個中長期過程,且需要有大量資金參與,中央財政給予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深圳所面臨的財政負擔,推動深圳在保障性租賃住房方面盡快取得成果,以便形成在全國可可推廣的優秀經驗。
曲建表示,現在我國的財政體制稅收上交上去后,按照分稅的辦法,一部分稅歸在地方,一部分的稅歸在中央,中央拿了整個稅收的大頭部分,通過轉移支付,再把中央收上去的一部分的稅轉移給地方。整個轉移過程中,最主要是以戶籍人員等指標確定,但現在深圳只有500萬的戶籍人口,有約1200萬的非戶籍常住人口。
“如果我們要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把教育衛生特別是住房等問題,一并按照1768萬的口徑進行保障性安排,深圳十分需要中央有更大額度的轉移支付,才能讓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資金得到保障。”曲建指出。
還呼喚更多市場化企業參與
“以前深圳從來沒有收到過中央這方面任何資金”,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11月3日接受
實際上,作為人口持續凈流入城市,為了解決住房方面面臨的諸多問題,深圳2016年注冊成立了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這一專門負責人才安居住房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市屬國有獨資公司。
近幾年,深圳在保障性住房供應和建設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且在加快保障性住房用地審批供應,還提出了到2035年將新增170萬住房供應的目標。其中,60%以上為保障性住房,即公租房、安居房、人才房各占20%,剩余40%為商品住房。
2021年,深圳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48萬套,棚戶區改造累計開工6530套。在年末即將到來的第四批集中供地中,深圳規劃出讓有2宗用地整宗建設安居型商品房,1宗用地建設安居型商品房占住宅建筑面積超70%。
任濤表示,但也需要認識到,目前深圳在保障性租賃住房方面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租房者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上無法享有同購房者同等權利,供需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住房分配管理及租賃住房定價機制還不夠完備,租賃住房市場還不夠完善等等。
宋丁認為,目前保障類住房還存在地段較為偏遠,棄購棄租率高等問題,且通過舊改等途徑實現難度較大。建設方面,除人才安居集團外,并沒有更多的專業力量或市場化企業來做,也還沒有非常好的制度安排,這對于下一步發展來講還是很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