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協會發布公告,北京今耀資本、東鼎云投資、泓盛資產、上海好期投資等30家私募因期限屆滿未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被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基金君發現,多家私募曾經出過逾期私募產品無法兌付,被監管開罰單等問題。比如上海好期投資,其法人曾經花了10元錢偽造政府公文為新發基金增信,但是私募產品募資7億元投項目,卻逾期無法兌付;還有東鼎云投資,董事長曾任知名公募總助,發了業績比較基準9.3%的基金,卻因疫情投的地產項目銷售推遲,也出現延期、無法兌付,其還曾收到證監局警示函;另一家泓盛資產,則涉及上市公司中來股份(300393)購買私募理財產品踩雷事件,其在投資過程中使用杠桿,重倉股暴跌單月凈值虧損超97%。
10元偽造政府公文為發基金增信
私募募資7億元投項目逾期無法兌付
此次被注銷的私募機構“上海好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其成立于2012年11月16日,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由上海由乃實業有限公司100%持股,穿透股權結構,其背后有兩名自然人金煜、季海林持股比例較高,是最終受益人。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月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季海林變為管圖云。
根據裁判文書網的信息,江蘇省啟東市人民法院的(2019)蘇0681刑初619號刑事判決書顯示,上海好期投資的法人季海林,因犯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
法院審理查明,啟東市水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于2016年委托季海林經營的上海好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私募基金以籌集資金。為增加基金發行推廣的可信度,2017年初某日,季海林至啟東市楊某平經營的一家建校文印社,先后要求其偽造啟政函(2017)031號啟東市人民政府文件一份、啟審函(2016)297號啟東市審計局文件一份,楊某平指使其店內員工黃某琳通過Photoshop軟件制作上述文件交給季海林,季海林支付給楊某平制作費用人民幣10元。
據了解,后來季海林將上述偽造的文件在上海好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私募基金時對外宣傳使用。季海林于2018年8月15日被啟東市公安局民警抓獲,楊某平、黃某琳被于2018年8月16日啟東市公安局民警抓獲。
這家私募花了10元造假政府公文,卻向投資人募資了7億元資金投項目,但后來卻逾期無法兌付。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多名投資人購買了上海好期投資發行的兩只基金產品——“好期瑞金8號啟東市政私募投資基金”及“好期瑞金15號啟東市政私募投資基金”,投向啟東市水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兩只基金合計募資總額約7億元,當時說的年收益率均超過8%,但到2020年6月底,都已出現較長時間的逾期。
“正是因為有政府背景和背書,以及有蓋有啟東市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公章的流動性擔保函,才會購買此基金產品。”某投資人對記者表示,沒想到是偽造的。
當出現逾期時,投資人收到上海好期投資和季海林的答復是“國家規劃調整,啟東政府正在啟動項目的回購,且提高收益率一個點來彌補逾期。”
因疫情投的地產項目銷售推遲
私募產品出現延期、無法兌付
還有一家被注銷的私募“東鼎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其成立于2016年7月1日,注冊資本是5000萬元。根據公開信息,東鼎云投資董事長劉東曾經先后擔任某中型基金公司、大型公募基金的總裁助理,具有超過20年的金融從業經驗,看著非常資深。
但是據《紅周刊》去年的報道,由投資者提供的材料顯示,東鼎云投資發行的產品“東鼎云金象3號私募投資基金”,擬募資2億元,投向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迎恩府項目;基金存續期為18+6個月,即不晚于2020年2月前兌付;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為9.3%,如有超額收益,管理人提取20%。但是后來金象3號私募基金出現延期。
為什么項目會無法順利兌付?根據一份《延期清算報告》顯示,“受到房地產調控政策、地方銷售管理等因素的影響”,金象3號投資的嵊州地產項目銷售清盤速度不達預期。管理人于2020年2月初決定將基金延期1年,在2021年2月前完成兌付。
但是,疫情使得地產行業也受到了極大沖擊,《紅周刊》獲得的一份加蓋項目開發商公章的《延期還款情況說明》顯示,“因上半年(2020年)整體經濟局勢與市場環境受疫情影響,項目當地復產復工與銷售渠道的拓展嚴重受阻,政府備案報件及銀行貸款審批等流程也普遍放緩,造成區域內房地產項目銷售資金的回籠速度較預期均有一定程度的滯后”,嵊州迎恩府的交付驗收和銷售也無奈推遲。按照2020年2月初的延期兌付方案,原本應于2020年5月初兌付2000多萬元,也推遲到6月后到賬。
值得注意的是,東鼎云投資在2020年10月還收到了浙江證監局的警示函,其在開展私募基金業務中,存在以下行為:一、變更法定代表人的重大事項,未按合同約定向投資者披露;二、公司管理的東鼎云金象12號私募投資基金底層標的未做工商變更;三、公司對投資者的風險評估測評程序存在瑕疵。
上市公司踩雷私募產品遭巨虧
重倉股暴跌單月凈值虧損超97%
另外此次被注銷的“泓盛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其成立于2015年11月24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公司原來的法定代表人是馬偉杰,現在變成了歐陽平丹。
據了解,上市公司中來股份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使用自有資金進行委托理財,分別向泓盛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認購3000萬元泓盛騰龍1號私募基金和5000萬元泓盛騰龍4號私募基金,向深圳前海正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認購6000萬元方際正帆1號私募基金和6000萬元正帆順風2號私募基金,投資金額總計2億元。
但是,在2021年1月中來股份發布《關于公司使用閑置自有資金委托理財的進展公告》稱,由于認購私募基金投資的股票市值出現大幅度下降,四個基金凈值較2020年11月30日均急劇下降,基金產品于2020年12月當月虧損1.587億元,較2020年11月虧損幅度為97.18%。同時公告顯示,截至目前相關基金產品尚未完全平倉,公司已委托律師向基金管理人等提起訴訟仲裁。
其中,中來股份所認購的四支私募基金中,泓盛騰龍1號等三支基金產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資產凈值已觸及預警線或止損線。
2億元認購私募基金遭遇暴跌,半年前已提出全部贖回的申請,卻只收回不足兩成,到底是什么原因?
中來股份公告稱,公司針對虧損原因公司組建了專項小組,根據調查所認購私募基金的具體持倉信息顯示,在整個投資運作期間,騰龍1號基金重倉了濟民制藥;騰龍4號基金除重倉濟民制藥外,還持有博濟醫藥(300404)、奇信股份和榮科科技(300290);正帆1號基金除重倉濟民制藥外,持有博濟醫藥、奇信股份和榮科科技;正帆2號基金先后重倉了濟民制藥、博濟醫藥,持有榮科科技。
其中,上述基金產品的重倉股濟民制藥自2020年12月16日連續10個交易日跌幅10%,從2020年12月15日收盤價41.79元/股跌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盤價13.52元/股,12個交易日內股價跌幅為67.65%,其他股票亦出現虧損,且上述基金產品在投資過程中使用了杠桿工具,從而造成基金凈值大幅下降,當月虧損97.18%。
另外,中來股份在回復關注函中表示,經核查,公司認為泓盛資產與前海正帆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公司四支私募基金自認購以來,同一時期均由相同聯系人與公司對接。
根據中來股份2021年發布的年報信息,中來股份對泓盛資產等提起訴訟,目前該案件還在審理中。
因期限屆滿未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
30家機構被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6月24日晚間,基金業協會發布《關于注銷北京今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30家期限屆滿未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公告》。
協會表示,現有北京今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珠海財富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青島太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廣州世富投資策劃有限公司等3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異常經營情形,且未能在書面通知發出后的3個月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協會將注銷該30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并將上述情形錄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
協會也稱,已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協會相關自律規則和基金合同約定,妥善處置在管基金財產,依法保障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最后奉上此次期限屆滿未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銷登記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