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迅猛發展,商湯科技正依托其獨有的“大裝置-大模型-應用”的“三位一體”戰略,構建“一基兩翼”的落地布局,推動AI技術在多個領域的商業應用。
商湯通過“三位一體”戰略和“一基兩翼”布局,在AI技術領域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推動AI技術在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和發展,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化。
在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邁向“質量躍升”階段的關鍵節點,
AI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強大的算力支撐,特別是在大模型訓練和推理階段,算力效率的優化已成為競爭核心。商湯科技深知這一點,過去三年持續加碼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自持全國首個5A級智算中心——上海臨港AIDC,并通過運營模式將算力規模提升至23,000 PetaFlops,再通過與大模型迭代的聯合調優,打造“最懂大模型的AI基礎設施”,不僅服務于商湯“日日新”大模型的訓練與推理,還廣泛應用于具身智能、AIGC及AI4S等多個未來新興行業。
不同于傳統的算力中心,商湯的AI基礎設施“大裝置”與大模型迭代的聯合調優,意味著商湯不僅能提供算力資源,還能基于大模型的需求不斷優化底層架構,使算力效率最大化,推理成本最小化。這種創新模式使商湯在行業競爭中形成壁壘,使其成為眾多企業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領域的優選合作伙伴。
作為生產力工具的企業助手、金融數據先兵、政務助手,大幅提高客戶生產效率,客戶包括中國移動、上海電信、金山辦公、寧波銀行、招商銀行、海通證券、聯想、360、零跑科技等行業的頭部企業,2024年以訂單金額為代表的客戶付費意愿同步增長了6倍。比如被譽為“國內增速最快的AI辦公工具”的商湯小浣熊,用戶數突破150萬,日調用量達百萬次,日處理Token數超過35億,觸達1000萬開發者,反映出市場對AI生產力工具的旺盛需求。
在全球人工智能競賽愈發激烈的當下,商湯不僅在技術創新上持續領跑,更在商業化模式上摸索出一個“中國方案”——推動AI普惠化發展,使AI技術不再局限于頭部企業,而能惠及更廣泛的產業鏈。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競速賽道上,商湯科技正憑借“大裝置-大模型-應用”的“三位一體”戰略,跑步式進入商業化發展進程。
在商湯的智能汽車業務——絕影,依托“駕-艙-云”產品體系與戰略布局,持續強化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差異化競爭力。在智能駕駛領域,絕影實現量產突破,以一段式端到端技術為核心,在高階智駕方案上保持技術領先,進一步縮小了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差距。與此同時,在智能座艙市場,商湯憑借其強大的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商湯在座艙智能化領域推出了行業首發基于多模態交互的汽車座艙新產品——“A New Member For U”,該產品憑借其創新的人機交互體驗,獲得了國內頭部新能源車企的億元級定點訂單。此外,從基礎設施到大模型,再到未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大模型技術的快速成熟,AI產業正邁入深水區,而商湯作為這一浪潮的引領者,正在用實際行動書寫AI商業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