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地鐵審批越發嚴格,對城市人口總量、城區人口數量、城區人口密度、經濟規模、基礎交通設施覆蓋率等等都有要求。其中硬性標準的幾條是城區人口須達到300萬以上,GDP3000億以上,公共預算收入300億以上。
對于這三條來說,太原其實都已經滿足了,分別是城區人口350萬,GDP4153億,公共預算收入378億,雖然及格了,但是數據高出并不多?催^去半年的審批節奏,數據更加龐大的城市也只過審兩個,太原這已經有一條線路通車而且數據過標準線也不多的情況下,確實難有把握在短期內過審。
太原雖然是省會,但在各省會當中屬于人口較少、經濟較弱的一個,所以涉及全國標準的數據時往往沒什么優勢,地鐵審批也一樣,并不是達標的城市就可以直接開工,而是達標的城市才能申請報備,能不能過審、多久過審則需要跟其他報備城市進一步PK,畢竟每年批復的總里程是有大概數值范圍的。
不過好在太原市在過去十年里把交通便捷度大幅提升,路多了,也寬了,打通了多條主路之間的封閉區,用高架構成了中環交通網,讓路網更加縱橫交錯,公交覆蓋率也大幅增加,車次密度也有所提升,沿河兩岸快速干道直通南北。從交通網絡體系來看,太原市對于地鐵的依賴遠沒有其他大城市那么高。有地鐵當然更好,沒有的話對太原的影響也沒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