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公開講話,宣布了三條新措施來平抑油價。
三條新措施包括:第一,美國能源部將在12月進行1500萬桶戰略儲備原油庫存銷售,以完成在3月宣布的1.8億桶戰略庫存投放計劃。如果冬季由于俄羅斯或其他原因導致供應中斷,將額外追加投放庫存。第二,美國政府計劃在原油價格降至67美元/桶至72美元/桶以下時,進行戰略庫存回購。第三,美國政府呼吁美國石油公司讓利消費者。
從油價反應來看,拜登平抑油價的新措施公布后,國際油價不降反升。
截至10月19日收盤,WTI原油期貨11月合約上漲2.73美元/桶,收于85.55美元/桶,漲幅為3.30%;布倫特原油期貨12月合約上漲2.38美元/桶,收于92.41美元/桶,漲幅為2.64%。業內認為,油價不降反升是因為上周拜登已經預告了本周將宣布新措施,市場已產生一定的預期。
“在周二,也就是具體方案宣布前,原油價格已短期回落,周三正式宣布后反而小幅回升,可能源自于對新措施缺乏實質內容的評估。”中信期貨首席能源分析師桂晨曦向第一財經分析稱,總體來看,僅就以上三條美國的新措施對于短期油價的情緒和供需影響不大,但是需要關注未來更多措施出臺的可能性和屆時對油價的額外影響。
戰略原油庫存還剩多少
美國戰略原油儲備制度建立之初,是為了應對短期石油的供應沖擊。
第一次石油危機后,美國國會于1975年通過了《能源政策和儲備法》(下稱《法案》),授權建設戰略石油儲備系統。該《法案》規定,當出現戰爭等因素導致嚴重供應中斷時,可以全面動用庫存,但是庫存量低于5億桶時不能繼續投放。國際能源署(IEA)規定,成員國至少需要儲備相當于60天需求的戰略儲備原油庫存。
自俄烏沖突以來,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已經成為美國“慣用”的平抑油價的抓手。
今年3月1日,拜登宣布釋放3000萬桶庫存;3月底宣布將在六個月內累計釋放1.8億桶戰略石油儲備以穩定國內的油價;9月宣布于11月追加投放1000萬桶。截至目前,美國已累計釋放1.65億桶戰略石油儲備。而此次最新宣布的12月投放1500萬桶,實際上是之前1.8億桶中的最后一批。
目前,美國的戰略儲備庫存量已經低于30天的警戒水平,約合22天消費量。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周三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10月14日當周,美國戰略石油儲備(SPR)庫存減少356.4萬桶至4.051億桶,為近38年(1984年6月1日當周)最低值;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減少172.5萬桶至4.37億桶,預期增加138萬桶,前值增加987.9萬桶。
“誰”在主導油價
談及油價的博弈雙方,離不開歐佩克和美國。此次美國宣布于12月之前釋放1500萬桶戰略原油庫存,也是為了平抑近來歐佩克+減產決定下油價的短期提振。
10月5日,歐佩克+(包含歐佩克13個成員國和以俄羅斯為首的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及在月度例行會議上宣布下調配額200萬桶/日。該減產幅度是2020年疫情發生后產油國同意大幅減產以來最大的減產幅度,減產規模相當于全球石油出口總量的2%。
國際油價在歐佩克+超預期減產的催化下,短期內祭出“五連漲”。油價的震蕩區間也由消息宣布前的80美元/桶至90美元/桶,升至90美元/桶至100美元/桶。
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AlexanderNovak)在歐佩克+第33次部長級會議上公開表示,“歐佩克+一致同意加強合作協議直至2023年底,俄羅斯方面,2023年的預計產油量將占2022年產量的93%至94%。”
歐佩克的13個成員國分別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剛果、赤道幾內亞、加蓬、伊朗、科威特、利比亞、尼日利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委內瑞拉。截至目前,沙特是該組織最大的產油國和出口國。2021年,沙特的產油量占歐佩克原油產量的34%,是該組織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的兩倍之多。
比較歐佩克和美國的產油量,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美國的原油產量將在2030~2035年達到峰值,而歐佩克的產量預計將在2050年繼續增長。
“如果美國逐月調整戰略庫存投放量,將與歐佩克逐月調整產量配額行為形成對沖效應,一定程度削弱歐佩克減產對油價支撐力度。但由于目前美國戰略庫存已經處于極低水平,難以長期持續投放,中期效果有限。”桂晨曦認為。
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