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創新在深圳體現得就特別好。”武向文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9年起,富士達便與華為建立合作關系,至今已連續合作了20余年,在諸多項目上均有配套。
對于武向文來講,創業的初衷有兩個。一是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出國內的最好的產品給客戶。
“經過研究,生產型企業第一步是取得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我們1998年開始籌備,1999年通過,在我們這個行業算是第一家通過了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武向文表示。
二是想通過技術創新,發布IEC國際標準。
IEC國際標準建立后,連接器企業可以依據自身的研發實力、制造能力去競爭市場,對于其他企業而言,也會跟隨制定好的標準進行新品開發,同時引導客戶的產品的一些變化,行業更加有保障。
從2005年向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提交了第一項國際標準提案至今,中航富士達已累計制定13項IEC國際標準。
一家公司能夠上市,意味著公司經營狀況良好,且持續盈利能力強,經營能力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亦能讓公司資金的使用更加從容。對于富士達來講,早在創立之初就有上市的目標,進入資本市場發展的快車道。
2002年,富士達的創始人團隊根據當時公司的發展水平,提前完成股份制改造,謀劃登陸資本市場。但最終由于缺乏經驗,不清楚資本市場規則而折戟。
談及此處,武向文無奈表示,當時計劃是比較早,等于是把整個路給修好了,但是中間“雷”沒挖掉。技術出身的管理人對產品和方向的敏感性是比較好的,也能跟得上整個市場的發展尋找好的產業方向和機會。但對于資本市場的運作這塊認知度不夠,有很多問題沒有提前預見到,所以解決得比較晚。
2013年,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協議“收購”的方式控股富士達,富士達正式成為中航光電下屬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員單位之一,并由“西安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航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富士達股份占比為46.64%。
雖然成為央企下屬子公司,但富士達上市的愿望一直都在。2016年,富士達在新三板成功掛牌;2020年,富士達進入了少數“尖子生”才有資格進入的新三板精選層并公開發行股票,成為陜西第一家新三板精選層企業。
進入精選層的企業一年后有獲得“保送”的機會。2021年,以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為目標的北交所開市,富士達從新三板精選層邁向北交所,成為首批登陸北交所的陜西企業之一。
登陸資本市場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同時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獲得的資金,不斷為企業引入先進生產設備、擴充人才隊伍和擴大生產規模打下基礎。
問及在北交所上市之后最大的一個感受,武向文指了指所處的富士達產業基地。
“如果不能實現融資的話,這個基地就建起不來,公司今年也不會有太大的增長。因為我們老廠區生產面積有限,產能已經受限,盡管我們也在外面設立子公司、分公司,但離得遠沒辦法集中去集中管理,很多產能也很難協調,所以我覺得資本市場對公司的支持是非常大的。”武向文向
同時,富士達產業基地二期項目已于今年7月建設完成,目前正在生產環境改造階段,預計2022年年底具備投產條件,在明年逐步釋放產能。隨著后期企業產能的提升、技術的成熟,富士達也會去尋找新的項目進行投資,實現產能的翻番。“按我們的規劃,十四五末產能會有大幅提升。”武向文對此頗有信心。
創業之初,武向文的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讓企業活下去。隨著富士達在技術上的突破、在資本市場的一步一個腳印,武向文的念頭逐漸變成了要活得好,要這個在行業要有話語權和主導權。
武向文表示,“剛開始提出的‘創國貨第一品牌,與國際品牌一較高低’的口號,富士達早在10年以前就已經實現了。再往下發展以后,我們希望防務出身的企業能夠給國家做出回報和貢獻。”
在團隊進一步擴大并邁入資本市場以后,對整個團隊的這種責任成了武向文需要考慮的問題。
武向文表示,“現在我們的想法是企業怎么去做成百年老店,怎么去把我們這個團隊發展得更好。要想走得快就一個人走,要想走得遠大家一起走,創業靠一兩個人是不行的,要把團隊的這些核心的人帶動起來,真正的發揮團隊的作用。”
據武向文介紹,2004年富士達就進行了第一次股權激勵,把一部分股權分到個人名下,落到給核心骨干名下。
富士達多年來一直堅持現金分紅的策略,讓股東實實在在的獲得收益,粉巷財經也通過公告2019年至2021年,富士達連續三年拋出高分紅預案。
分紅的底氣正是業績的翻倍增長,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富士達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67.76萬元、2122.78萬元、5830.20萬元、6848.02萬元、10194.65萬元。
武向文認為,產品是富士達構筑競爭優勢的關鍵,在做產品和企業的同時,主要還是要看市場需求以及技術積淀。
從市場需求來看的話,連接器行業正在不斷地變化,從普通寬帶到千兆光纖,從生活場景到生產模式,從溝通方式到社會習慣,這個過程中無線通信是少不了的。
“我們也在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跨入新的行業,今年也在談新的代理商,或者恢復一些海外的代理商,因為我們現在的一個長遠目標就是要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國際知名品牌,在防務配套領域有所作為并大有作為,成為對投資者負責任的上市公司。”武向文說。
據粉巷財經了解,下一步富士達在保持通信市場領先優勢的同時,將進一步開拓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計算機網絡設備、醫療設備等市場的消費群體。技術層面,富士達主導制定出了13項IEC國際標準,取得航天五院認證的低損耗穩相電纜供應商,為中國空間站、北斗導航、探火、探月等系統提供配套。
可以說,從“三室一廳”起步到真正站到世界舞臺上參與競爭,富士達用了20多年。既讓全球通信行業看到了“中國制造”的實力,也讓市場看到了本土企業家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