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低開低走收跌1.97%,恒生科技指數跌2.2%。各板塊全線%,阿里巴巴、京東跌近3%。科技、有色股領跌?挂吒拍罟勺邚,復星醫藥漲超7%創逾3年新高。
展望后市,中信證券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師楊靈修指出,南向資金3月底重回凈流入局面。“在爆發式的流入放緩后,南向資金在3月前兩周累計凈賣出166億港元,隨著市場在3月底企穩回升,南向資金重回凈流入,3月最后3天凈買入近100億港元。”3月南向資金較春節后的資金偏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主要體現幾點特征:首先,南向資金在3月更加關注估值調整到位的“新經濟”板塊的投資機會,計算機(主要是騰訊)、電子元器件、食品飲料、家電等板塊在3月獲得南向資金的增持;其次,市場調整過程中,南向資金的避險情緒不強,自春節以來對于金融、房地產板塊的凈買入僅為28.1億港元、28.6億港元,仍大幅低配。從個股層面來看,3月科技板塊中的騰訊和小米依舊搶手,而傳統板塊中的建設銀行等依舊是南向資金所偏好的標的。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指出,港股市場長期吸引力有兩點:一是來自AH股之間的溢價,通常計算其剪刀差;二是港股中確實存在一些好的科技、醫藥、金融類資產。從當下最新情況看,考慮到現階段全球經濟復蘇狀況,預計未來港股中的金融、能源等板塊會有進一步的上漲空間。
瑞信中國股票策略主管黃翔建議,從長期看,投資者仍應堅持配置新經濟行業和新產業。“未來世界和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策還是將側重于例如科技、新能源車等行業。而傳統行業需要有重大的轉變,才能更加獲得市場青睞;仡櫲ツ旮酃傻恼w表現,其舊經濟行業比例較高,也影響了總體表現。反觀MSCI中國市場指數還包括了相當一部分的中概股和A股,其去年就創下新高,表現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