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蟲工作室 在A股41家中證CXO成分股中,今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021.65億元,與去年同期1028.61億元幾乎持平;其同期凈利潤合計為194.10億元,同比上一年下降15%。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冠業務退潮,疊加融資端環境遇冷,CXO賽道部分企業今年業績承壓,尤其頭部百億市值以上企業,其前瞻性指標預收款、資本性支出等關鍵指標,今年三季度較上年同期大部分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而作為重倉CXO賽道的明星基金經理葛蘭,有的股票似乎買在高點賣在低點。近年,葛蘭旗下產品業績表現似乎也一般。Wind數據顯示,葛蘭旗下基金產品(含9月卸任產品)22年及23上半年,合計虧損高達400億元。然而,基金產品巨額的虧損似乎并不影響其獲取巨額管理費用,同期收取了超20億元的管理費用。 葛蘭巨虧背后,一方面可能受行業等不可抗力影響,另一方面或與其操盤水平也存在一定關聯。我們以葛蘭操盤CXO賽道部分股票為例,其疑似存在追漲殺跌,大股東減持期間卻又在接盤。 操盤騰博股份追漲殺跌? 近日,博騰股份(維權)業績大暴雷。博騰股份2023年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30.37億元,同比下降41.79%;歸母凈利潤4.52億元,同比下降71.36%;扣非凈利潤4.25億元,同比下降73.08%;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6.98億元,同比下降46.44%;單季度歸母凈利潤4148.64萬元,同比下降88.65%。 博騰股份遭遇股價與業績雙殺,三季報股價也跌至低谷,最低時僅為23.5元/股,較巔峰時大幅下跌近80%。值得一提的是,葛蘭似乎在股價低谷時清倉。通過我們追溯復盤其操盤博騰股份過程,葛蘭疑似存在“追漲殺跌”之嫌。 首先,股價巔峰時刻不斷加倉。 2021年8月,博騰股份股價漲至巔峰,最高時高達105.91元/股。 公司此時股價維持在高位,或主要得益于公司收到新冠業務大訂單。據悉,2021年11月和2022年2月,博騰股份先后接到來自輝瑞的兩個CDMO訂單,采購訂單金額分別為2.17億美元和6.81億美元,截止2022年底已履行及已確認的銷售收入金額分別為2.16億美元、5.26億美元,完成率82.63%。 頗為巧合的是,中歐基金經理葛蘭在博騰股份大客戶訂單公告前夕,即通過旗下產品中歐醫療創新A006228基金于2021年三季度加倉于。根據wind顯示,其加倉超700萬股,2021年三季度末期末市值約為6.73億元,此時每股約為95元左右。 21年四季度,葛蘭通過中歐醫療創新A(006228)又進一步增持追加籌碼,增持股份為27.77萬股;22年一季度,葛蘭同樣進一步加碼,繼續增持36.6萬股。值得注意的是,博騰股份股價高位時間段位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換言之,葛蘭通過中歐醫療創新加倉博騰股份時剛好處于其股價巔峰時刻! 值得一提的是,博騰股份自2022年后開始步入下行通道,股價大幅下挫。需要指出的是,22年,葛蘭并未控制相關回撤風險,中歐醫療創新22年四季度仍有持有博騰股份超700萬股。2021年三季度建倉時每股約為95元左右,而今年三季度低估時最低為23.5元/股,跌幅75%。 其次,博騰股份投資預期生變未控制股價回撤風險,卻在股價低谷時清倉。 近兩年CXO賽道呈現出高增長,一定程度也得益于新冠業務催化。業內人士表示,由于CRO的服務訂單在業績上都有一定的滯后性,每項訂單執行周期大概2-3個季度后,而新冠相關業務集中兌現期間在2021年及2022年。而博騰股份業務增長過于依賴新冠業務,隨著新冠業務退潮,未來業績大概率暴雷。 事實上,今年一季報,公司已經出現業績暴雷。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3.78億元,同比下降4.50%;歸母凈利潤3.04億元,同比下降20.37%;扣非凈利潤2.96億元,同比下降22.24%。這與22年高增長業績形成巨大反差,即22年,2022年,博騰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70.35億元,同比增長126.55%;歸母凈利潤20.05億元,同比增長282.78%;扣非凈利潤19.79億元,同比增長293.61%。 然而,騰博股份業績惡化或早有預期,但葛蘭似乎并未大幅減倉控制相關股價回撤風險,一季報與二季報合計減持僅僅140萬股。直至23年三季度,中歐醫療創新似乎才清倉騰博股份。需要指出的是,葛蘭疑似在騰博股份股價低谷時清倉。根據wind數據,今年8月騰博股份股價已經跌至低谷,為23.5元/股。 綜上,我們通過中歐醫療創新高買低賣騰博股份風格,或大致看出了葛蘭在此次操盤中似乎存在追漲殺跌之嫌。令人不解的是,騰博股份今年年初業績暴雷或早有預期,為何葛蘭無視相關風險,而直至相關股價低谷時卻又清倉。這背后的操盤邏輯是否存在追漲殺跌之嫌? 藥明康德(維權)大股東減持葛蘭卻逆勢加倉,是否存接盤嫌疑? 我們發現,葛蘭在藥明康德大股東減持期間選擇逆勢加倉。 4月17日,藥明康德公告稱,公司實控人控制的股東及與實控人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的股東(李革、趙寧、張朝暉、劉曉鐘4位創始人和一系列實控人控制的股東主體),計劃減持公司A股股份合計不超過8902.27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按當時股價,減持金額量級在60-70億)。 7月21日晚間,藥明康德公告稱,截至7月20日,公司相關實控人減持期間過半,部分股東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2749.15萬股A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0.93%,平均成交價格67.27元/股,合計套現18億元。 頗為巧合的是,葛蘭通過中歐醫療健康在二季度逆勢加倉,wind數據顯示,其增持超100萬股。 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藥明康德股價下行壓力較大,而葛蘭此時逆勢加倉究竟是抄底還是接盤? 大股東減持或可能暗含其對藥明康德未來業績走勢持悲觀預期,而作為基金經理應該對相關風險有所警惕。從事后復盤看,藥明康德的預收款呈現出持續下滑態勢,作為業績前瞻性指標,這似乎說明其業績短期或也承壓。事實上,三季報業績表現又進一步得到驗證。藥明康德發布業績,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5.41億元,同比增長4.04%、實現歸母凈利潤80.76億元,同比增長9.47%。華西證券表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收入106.7億元,同比增長0.3%,若扣除特定新冠商業化項目后,單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5.7%,低于市場預期,主要是藥物發現、生物學業務等受全球投融資環境趨冷因素影響。 葛蘭在大股東減持接盤操作似乎也不是個例,在恩華藥業操作似乎存在類似痕跡。 2023年5月15日,恩華藥業發布公告稱收到恩華投資出具的《關于減持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的告知函》,恩華投資因其自身資金需要,分別于2023年5月12日、5月15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分別為1479.81萬股、520.19萬股,合計減持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為2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8%。此外,5月30日,恩華藥業董事會秘書段保州也向公司出具了《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減持計劃為自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7925股。 葛蘭似乎無懼大股東減持,今年二季度及三季度持續加倉,分別加倉123萬股、624萬股。值得注意的是,恩華藥業自今年6月走高后持續在調整,葛蘭到底有沒有“踩高”接盤? 頗為巧合的是,葛蘭似乎被相關基民質疑存高位接盤之嫌,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