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博物館,既載滿鄉愁,又飽含歷史。今年,“建設12家鄉村博物館”成為蕭山區省市級民生實事之一。近日,蕭山12家鄉村博物館全部獲得認定,通過精雕細琢其“家底”,成為鄉間一道道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景,成為鄉村共富發展的新源泉。
因地制宜打造鄉土文化“金名片”
青磚黛瓦,江南民居,走進位于戴村鎮的金蕭支隊蕭山紀念館,一股紅色氣息撲面而來:約150平方米的場館里,陳列著革命年代金蕭支隊使用過的機關槍、望遠鏡等珍貴藏品,通過金蕭風云、浴血南鄉、解放蕭山等7大板塊,全方位展示了金蕭支隊開展革命的歷史背景和戴村歷史發展變遷。
作為蕭山紅色根脈發源地之一,戴村鎮深挖當地紅色資源,以金蕭支隊在戴村開展革命斗爭為亮點,建設鄉村博物館金蕭支隊蕭山紀念館,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保存、展示、傳播鄉土文化是鄉村博物館的使命。鄉村博物館建設,關鍵在于因地制宜,體現鮮明的在地性,突出“一村一館一品”的地方特色。
如進化鎮挖掘當地歷史名人資源,建設湯壽潛故居陳列館,全方位、立體式地展示了進化人湯壽潛倡維新、主立憲、保鐵路、廢科舉、興新學、辦實業的傳奇一生;瓜瀝鎮厚植傳統農耕文化,打造東沙農耕博物館,充分展示農耕時期東沙地區“男耕女織”的地域特色;河上鎮結合援華美軍曾在此養傷的歷史,建設蕭山空軍紀念館,用數百件珍貴抗戰文物和照片生動再現了中美兩國軍民攜手抗敵的感人歷程。
一座座各具特色的鄉村博物館,融入鄉村生活的同時,也在悄然改變著村里的文明風尚,村民們對村子歷史的認同感、文化自豪感增強了。“提起金蕭支隊,我們全村都自豪。”戴村村村民陸先生說。
“蕭山12家鄉村博物館內容形式多樣,飽含著當地的文化基因和歷史記憶。”蕭山博物館副館長任芳琴說,蕭山歷史悠久,紅色資源、名人資源豐富,多年來又一直在修繕文保單位、歷史建筑,“所以很多分布在鄉村的博物館都是利用當地老建筑進行布展,同時挖掘本土名人故事、歷史革命文化等進行展示。”
精雕細琢塑造高品質文化空間
硬山頂,蓋陰陽小青瓦,檐口施勾頭滴水。在進化鎮云飛村山頭埠自然村的核心位置,靜靜佇立著一座三合院式院落的清代建筑,這是今年入選首批浙江省鄉村博物館的葛云飛故居紀念館。
這座建筑利用葛氏宗祠內部空間進行展陳。館內,葛云飛畫像、兒時戴過的帽子、葛云飛家書、詩詞等109件珍貴藏品,默默訴說著這位英烈的成長軌跡。在擺放冷兵器的展廳中,抬槍、寶刀、練武石墩等物件驚喜亮相,仿佛令人置身于精忠報國、保衛家園的年代。
“鄉村博物館是向村民和游客展示當地歷史文化風俗的一扇‘窗口’。”進化鎮文化站工作人員說,為此,紀念館通過“精修”,提供沉浸式、高品質的參觀體驗。“同時它也是文化傳承交流的重要載體,我們和葛云飛小學攜手組織系列研學和紀念活動,讓孩子們感受當地‘樂于奉獻,勇于擔當’的革命家風傳承。”
在蕭山,一座座鄉村博物館,經過標準化的“質”的改建提升和精雕細琢,打造為更優一級的鄉村文化窗口。
如修繕后的沈佩蘭故居,為兩層獨院徽派建筑,占地面積403平方米,共展出明清家具、抗戰文物、農耕用具等藏品200余件。同時,紀念館積極發揮文旅融合作用,入選蕭山區紅色研學路線,參與“映山紅”研學之旅,打造“憶崢嶸歲月、圓我中華夢”等多條文旅線路。并與云石小學進行結對,成立“小小講解團”,經常舉辦小學新生入學儀式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位于樓塔古鎮的樓英紀念館,總建筑面積337平方米,擁有藏品116件,通過、文物、雕塑、場景還原等展陳形式及影音體驗等技術手段布展。同時豐富樓英中醫藥文化研學課程,開展仙巖小藥童經典誦讀大賽、中藥研學等活動。“僅參觀博物館可能給孩子的印象不夠深刻,但是結合輕松有趣的研學項目以后,可以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傳播樓英中醫藥文化也有所幫助。”樓英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蕭山建成的12家鄉村博物館,分布在蕭山區各鎮街,既包括新建的展館,如空軍紀念館、葛云飛故居紀念館,也有經過改造提升后獲得認定的展館,如東沙農耕博物館、樓曼文紀念館等,都把打造高品質文化空間、提供高質量文化服務融入鄉村博物館建設中。目前蕭山區鄉村博物館數量位于杭州市第一、浙江省前列。
文旅融合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聆聽“神仙太公”樓英的故事,化身“小小藥劑師”學配藥,DIY創意滿滿的中藥團扇……今年夏天,位于樓塔鎮的鄉村博物館樓英紀念館首次推出研學活動,便受到孩子和家長的熱捧。
此次研學活動的舉辦方燕歸俚城市書房,依托當地兩座鄉村博物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研學活動,收入較之前大大增加。“目前研學收入占月營業額的40%。”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研學收入,陪同的家長消費的飲品費用和一些文創、學習用品的收入也大幅上升。
“博物館+研學”,奏響鄉村共富曲。“今年鄉村博物館的身份認定后,我們主動牽頭舉辦并鼓勵幾家企業自主開展與樓英紀念館相關的研學活動,如燕歸俚城市書房、野孩子基地,帶動當地餐飲、酒店、研學消費暢旺。”樓塔鎮文化廣播站站長嚴昕妤介紹,以野孩子基地為例,研學收費標準在150-298元不等,今年7-8月營收同比增加50%,接待人數同比增加100%。
通過“文化+”“博物館+”,一個個村落找到了“遠方”。如進化鎮將鄉村博物館與轄區內景點、農莊串點成線,打造多條特色旅游線路,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也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河上鎮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鄉村博物館群落”,全方位拓展文化產業鏈,其中蕭山空軍紀念館、蕭山抗戰紀念館所在的鳳凰塢村每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走出富民增收新路徑。
“鄉村博物館源于鄉村,長于鄉村,既承載著在地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使命,又肩負著鄉村振興的職能。”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鄉村博物館建設,希望可以打造融合鄉土文化展陳、文創產品展售、風物特產供應、拓展教育等于一體的多元文化樞紐,讓文化反哺鄉村建設,走出一條以文潤富、以文促富、以文化富、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