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檔,來得比以往更猛烈些。
截至2月5日9時,2025年春節檔電影票房95.10億元,大幅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最高票房紀錄;觀影人次1.87億次,同樣也刷新了中國影史春節檔最高人次紀錄。
其中,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2月5日18時59分,影片票房突破54億,占據了國內春節電影票房的“半壁江山”。
而從城市維度看,上海以3.23億元的不俗成績,重回春節檔城市票房“領頭羊”的位置,北京、成都則分列城市票房第2、第3名。
“春節檔火熱給電影市場注入了強心劑,也給電影人帶來信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秘書長胡建禮說,期待今年電影市場能繼續加大供給、提高質量,不斷豐富其他熱門檔期和周末檔期排片。
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國內電影市場爆了?v觀今年春節檔,六部新片齊聚蛇年新春,在預售階段就接連打破了多項預售紀錄。
多部電影上映后票房勢頭強勁,大年初一單日票房達18.08億,觀影總人次達3522萬,雙雙打破中國影史單日票房紀錄和單日人次紀錄。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大盤票房連續7天突破12億元。
與往年以喜劇和動畫為主的電影供給不同,今年春節檔影片涵蓋了喜劇、懸疑、動畫、戰爭、武俠、神話等多種類型。
觀眾直呼,“看不過來!”在的持續領跑下,等不同類型電影取得了較為出色的“戰績”。
春節檔作為中國電影市場最重要的檔期之一,其競爭趨勢對未來的內容制作必然會產生深遠影響。
談及這種影響,上影股份總經理助理張淑娜認為可能通過三大維度在2025年甚至更長期的電影市場中體現。“第一,類型化與商業化的進一步集中,使得頭部效應強化;第二,內容質量與工業化標準的提升,帶來技術工業化和口碑驅動票房的長尾效應;第三,分眾市場的探索與流媒體聯動,帶來IP衍生和垂直領域的機會。”
“成都造”的3歲百億IP
今年春節檔,大場面、大制作、強視聽成為了新片的共同特色。
例如,角色數量是第一部的3倍;后期制作團隊有2900多人,比第一部翻了將近一番;全片采用IMAX特制拍攝……
“五年磨一劍”的無疑是其中的最大贏家。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5日0時,魔童哪吒主演的總票房超100億,成為影史首位3歲百億影人。
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2月5日18時59分,影片票房突破54億,占據國內春節電影票房的“半壁江山”。
而這部創下中國影史春節檔最高票房紀錄的作品的背后——是一個成都“原生”動畫制作產業鏈。
從導演“餃子”所在的該片第一
公開數據顯示,該電影主要的成功離不開一個優良的創作土壤與市場環境。正如技術開發總監黃功所言:“項目就像一個奧運村,吸引了國內最優秀的動畫人才們。奮斗在這里,所以也集結了全國很多人到成都。”
在參與制作的成都畫心科技有限公司美術制作人王敏敏看來,從誕生到現在,帶上了一張重要標簽——它是成都的,它也讓成都有了國際性動畫電影的代表作。
“哪吒這個IP,已是全球化的文化符號。過去,成都在文化產業領域雖有一定基礎,但缺乏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代表作。如今,讓世界看到了成都的實力。它吸引著全球的目光,讓更多人關注到成都這座城市在文化創作方面的能力。”
事實上,在這樣的大熱IP之外,各類“成都造”的影片紛紛嶄露頭角。這個春節檔,除了,另一部同樣備受關注的影片是由成都影視城入駐企業壹同制作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目前,成都的影視相關公司總營業收入已達到533.31億元,行業從業人數超過10萬人,在校的影視專業學生更達22萬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引導下,影視產業發展動力強勁。
前三甲的“大票倉”
火爆的春節檔,成都以其強勁的表現,躍升為全國第三大票倉,僅次于上海和北京。這不僅折射出成都強勁的影視產業發展動能,更集中凸顯了這座邁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蓬勃的消費潛力。
“今年春節檔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影城的觀影人數激增。這幾天我們平均每天接待觀眾超5000人次,最多的一天達到了6000多人次。”成都中影紫荊國際影城4K激光IMAX經理表示。
據悉,為了應對春節檔的觀影熱潮,該影城不僅增加人手,重新規劃班次,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服務,還聯動商場打造了“2025環球賀歲中國奇幻電影節”,在商場和影城各處設置了電影海報、立牌、宣傳大屏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事實上,除了出色的電影劇情與特效,吸引觀眾走進各大影院的還有各種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及優惠政策。有網友形容成都的電影消費市場,“不僅電影好看,活動應接不暇,價格也很‘美麗’。”
像是博納國際影城成都大悅城店,觀眾參加活動并滿足條件后,僅需35元即可購買普通廳電影票一張;峨影1958影城舉辦了多場電影首映活動和路演,吸引了大量影迷前來打卡;成都太平洋影城則舉辦了電影和的映后見面會,并在春節期間推出了“光影奇遇記”兒童友好博愛電影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