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私”已有兩年之久,余海豐的私募之路似乎很難。 最新數據顯示,慎知資產旗下今年2月27日成立的“平安信托慎知21號、22號、23號、25號”等四只產品,截至6月21日凈值已經紛紛跌破了0.9。 具體來看,上述四只產品自成立以來的凈值走勢幾乎完全一致,均在3月3日刷出凈值新高1.0098,隨后產品凈值便一路波動回撤,至5月31日累計虧損率一度高達13.11%,6月以來產品凈值又有所修復,不過截至6月21日的最新累計凈值依然僅為0.8951。 事實上,慎知資產旗下其他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表現也不樂觀,數據顯示,公司旗下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全部告負,并且平均收益率僅為-5.88%,在同類中排名3018/3929。 慎知資產成立于2020年7月,同年9月底正式成立了公司的首只產品“慎知資產己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目前管理規模已逾百億元。公司創始人、投資總監余海豐擁有17年證券投資從業經驗,“奔私”前曾任泰康資產董事總經理(MD),在泰康資產就職期間管理規模超過200億元。在此之前,余海豐還曾先后就職于紅塔證券、渤海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光大永明人壽保險北京分公司、光大永明資產等。 歷史業績方面,在成立初期慎知資產整體的表現尚可,據數據,2021年公司旗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10.86%,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5.20%。不過,到了2022年在市場整體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公司旗下產品的業績表現也有明顯下滑,平均收益率為1.49%。 由于旗下產品業績表現不及預期,慎知資產創始人、投資總監也曾于2022年10月底在個人公眾號“慎知資產余海豐”發布題為《檢討》的,直言“臉都被打腫了。余海豐寫到:”我成功躲過2015年股災,2016年熔斷,2021年春節后的暴跌,我們今年國慶前的表現也還ok。市場內在因素引致的大跌,基本上還能比較輕松的應對。但去年7月,還有今年10月的大跌,我終究是逃不掉。我的道行太淺了……我的站位太低了……sorry。 如今距離余海豐公開“檢討”已經過去了8個月,慎知資產的業績表現依然難有起色,問題究竟出在了哪里?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報時,慎知資產旗下產品一共出現在8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其中6家截至今年一季報時依然重倉持有,而截至6月28日,上述6只個股今年以來的股價均有所下跌,其中微電生理-U(688351.SH)、巴比食品(605338.SH)、普利制藥(300630.SZ)、移遠通信(603236.SH)等今年以來的跌幅分別高達28.9%、22.06%、21.86%和19.54%。 表格:慎知資產旗下產品一季報持倉情況 調研方面,截至6月29日,慎知資產今年以來一共調研了245次,涉及159只個股,以申萬一級行業分類為參考,其中醫藥生物行業個股數量最多,達到了41只,機械設備、計算機、電力設備、電子等行業的個股數量也都超過了1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