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滬指上漲2.08%,下周A股將如何運行?我們匯總了各大機構的最新投資策略,供投資者參考。
中信策略:政策合力催化資金接力 中期行情將持續數月
疫情明顯改善后前期的各項政策將集中起效,預計6月起國內經濟快速修復,政策合力催化資金接力,A股中期行情將持續數月,建議繼續堅定布局四大輪動主線。一方面,預計5月國內宏觀數據在生產、投資、消費、出口上均有不同程度反彈,穩經濟總動員后,一攬子穩增長政策的傳導性和執行力提升,前期積蓄政策的效果將集中顯現,國內經濟已處于持續數月的中期修復通道中,在6月將步入加速修復階段。另一方面,外資對A股的風險偏好將持續修復,而國內資金前期以博弈和調倉為主,在行情初期的超跌反彈階段參與率不高,以絕對收益為代表的資金倉位仍處于偏低水平;后續隨著基本面快速修復強化市場共識,外部擾動逐步緩解,國內政策合力顯現將催化增量資金接力入場。A股行情已從4月下旬開始的超跌反彈階段切換至6月開始的中期慢漲主行情階段,建議繼續堅定布局現代化基建、地產、復工復產和消費修復四大輪動主線。
興證策略:科創有望類似2012年的創業板 率先突圍
2022年的科創或成為引領新一輪上行的主線方向:1)宏觀環境上,經濟同樣正經歷一個從下行到企穩的過程。但隨著經濟逐漸開始復蘇,國內的聚焦點將從短期的“穩增長”、“防風險”重回長期“獨立自主”、“高質量發展”。2)政策環境上,當前中美大國博弈背景下,推動科技創新、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時代的需求,科創板也將肩負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加速科技創新重任。一如2012年,政策持續加碼“調結構”、“互聯網+”加速經濟轉型,創業板也恰逢其會,肩負時代使命、趁勢而起。3)定位和結構上,科創板定位清晰,聚焦“硬科技”賽道,主要覆蓋電子、電氣設備、機械設備、計算機、生物醫藥等行業。4)盈利水平上,2021年一季度以來科創板業績便持續領跑市場。并且,在高研發投入的支撐下或更具持續性。5)估值水平上,經歷大幅調整后,已有近4成的科創板個股股價低于發行價,科創50指數從高位調整至今幾乎腰斬,估值也處于歷史低點,中長期配置性價比凸顯。6)資金配置上,當前科創板仍是機構低配、“人少的地方”,且加倉的方向明確。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以來,在科創板遭遇大幅調整的情況下,市場仍在逆勢增配。7)籌碼結構上,科創板打新收益回落有望加速資金“掘金”存量。
國君策略:還沒到可以總攻的時候
指數逼近關鍵位置,是戰還是不戰?3200以上不宜追高。本周A股活躍度開始擴散至前期跌幅較大但并沒有基本面預期改善的板塊,行業輪動明顯加快,上證指數距離3200點僅一步之遙。本周A股結構還出現了兩端走的行情,電子、計算機等成長板塊和疫后消費板塊大幅上漲,而地產、煤炭與建筑等板塊遭到拋售。市場定價的結構似乎在預示未來經濟將進入強勁的復蘇,甚至不需要有力的穩增長,這與當前投資者所普遍認知的經濟弱復蘇的預期有著巨大的差異。我們在前期策略報告多次提及,二季度業績悲觀預期鈍化,疊加政策寬松與流動性充裕,驅動了當前的“吃飯行情”。但是,當時間步入6月中下旬與7月,疫后需求強度與基本面修復將進入證實/證偽,在缺乏足夠、顯性、持續的信用擴張動能之前,我們維持3200以上不宜追高的判斷。
中金策略:A股短期“復蘇交易”與中期“不確定性”
隨著前期市場過度悲觀的預期已得到一定的修復,我們認為市場可能逐步進入基本面修復的驗證階段,并且需要更多考慮中期的主要矛盾,我們近期發布的2022年下半年展望《“穩”而后“進”》指出中國進入“后地產時代”需要尋找新均衡,海外“脹”后有“滯”,外需繼續放緩,消費及服務復蘇及穩增長政策落地可能受制于疫情潛在的干擾,這些因素會限制增長復蘇彈性,下半年的增長態勢高度取決于中國穩增長政策的效果及外需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展望后市,我們重申市場在政策、估值和資金情緒等方面都具備偏底部的一些特征,市場已經具備中線價值;市場環境依然有一定挑戰,后續更多上升空間則需要更多積極的基本面催化劑。尤其是盈利預期的環比改善可能較為重要,在國內“穩增長”加碼和海外增長下行的背景下,未來重點關注國內基本面的疫后修復力度,重點包括房地產、消費需求等。
國海策略:穩扎穩打 對市場繼續偏樂觀
對市場繼續偏樂觀,5月份提示市場進入到可為期,隨著政策密集落地、經濟數據邊際改善以及海外緊縮預期的逐步緩釋,市場仍處于找機會的階段,穩扎穩打,結構上看好To G和可選消費兩條主線。穩增長政策進入第二階段,將助力風險偏好的提升,政策重心由全國轉移至地方,全國層面重點在于督察落實33項穩增長舉措,地方層面重點聚焦基建投資和消費兩個方面。5月下旬以來超過20個省市對新老基建進行部署,就大宗消費開展消費券、補貼等措施。穩增長政策進入第二階段,將助力風險偏好的提升,政策重心由全國轉移至地方,全國層面重點在于督察落實33項穩增長舉措,地方層面重點聚焦基建投資和消費兩個方面。5月下旬以來超過20個省市對新老基建進行部署,就大宗消費開展消費券、補貼等措施。
國盛策略:V型反轉會否重演?
20年疫情沖擊后,A股實現了從深V反彈到趨勢反轉的無縫銜接,這種情形在后市會重演嗎?需要再次強調的是,A股的至暗時刻已過,底部也基本探明,戰略上已無悲觀必要;但在300點反攻后,節奏上不必急于一時,一者是當前的市場環境下,A股想要復刻20年疫后深V反轉的難度較大,二者是超跌動能和空間兌現后,市場需要右側信號的確認。長線資金建議聚焦大消費與科創50的戰略機遇。若內生性信用擴張在下半年實現,市場也將迎來真正的反轉:(一)行業輪動,誰來接力穩增長?——大消費。基于穩增長周期風格輪動規律和“貨幣-信用-實體”三元框架,消費股有望接力穩增長成為中期市場主線,大消費的戰略配置機遇已經漸行漸近。(二)長期配置板塊性價比之王——科創50.高增+低估+低配的科創板已經進入戰略布局窗口。
華西策略:U型2.0行情延續 由普漲到結構分化
我們在5月1日研報中,曾預判本輪U型行情中上證綜指的波動區間或在。本輪從2900點-3150點定義為技術性超跌反彈,后續行情驅動因素在于企業盈利。當前,我們認為本輪U型行情已步入2.0階段,即:A股行情由“技術性超跌反彈”到由“企業盈利”驅動,由“普漲”行情到“結構分化”行情,市場波動或有所加大。在當前時點,我們不建議繼續追高,而是待U型行情2.0階段的相對底部區間再布局。在保持適度倉位的同時,精選優質個股成為未來獲得超額收益的唯一途徑。中長期角度來看,A股處于夯實底部區間,中樞逐步上移的趨勢并沒有發生改變。行業配置上,關注二條投資主線:1)低估值高景氣板塊:石油石化、采掘、有色金屬等;2)新能源、新能源車上下游產業鏈高景氣板塊:電網、光伏、儲能、風能、氫能等。
民生策略:回不去的“從前” 通脹主線逐漸回歸
在疫情復工復產中,經濟企穩預期降低了系統風險,流動性寬松下,帶來了5月份成長股的友好環境。未來的場景是:一種是需求恢復開始體現彈性,上游整體處于庫存、產能冗余較低的狀態將會讓矛盾暴露,而3季度開始CPI端通脹中樞也會上移;另一種是如果中國需求恢復較弱,那么國內因素就會再次讓位于全球滯脹交易,而當下海外能源的短缺和價格上行正在加速,大宗品之間的關聯性正在逐步顯現。三大資源(能源、金屬、運輸)仍然是未來更好主線,而部分價值股(區域銀行、房地產)的修復也即將重啟,成長的機遇挖掘與邊際交易不應逆長期趨勢而行。推薦:油氣、鋁、銅、動力煤、油運、黃金、房地產、化肥、銀行和軍工,主題關注:高標準農田。
廣發策略:本輪疫后復蘇線索與20年有何不同?
A股“不卑不亢,價值先行”,兼顧小盤成長股。我們重申: “市場將從21.12-22.4的泥沙俱下轉向具備較為豐富的結構性機會”,相較于2020年,本輪疫后修復會面臨來自出口/地產支撐轉弱以及就業壓力,投資線索上可沿著穩增長&通脹受益、寬信用發力、疫后復蘇方向展開,當前國內政策經濟環境逐步改善而美聯儲仍將緊縮的組合下建議首要關注價值股,其次關注受益于民營企業信用環境改善且前期超跌的小盤成長股(市值500億以下) ,推薦:(1)“舊式”穩增長發力&通脹受益鏈條(地產/消費建材/煤炭/鉀肥);(2)寬信用發力方向:民企信用環境逐步改善且交易結構健康賠率更吸引的小盤成長股(半導體設備等),以及“能源安全”戰略下景氣催化的油氣/新能源結構性機會(光伏電池組件等);(3)“疫后復蘇”線索:尋找制造/出口/消費服務的供需修復領域(汽車/商貿零售/醫美等)。
西部策略:疫情修復之后市場交易什么
本輪周期業績底大概率是U型底而非V型底,對于市場底仍應保持耐心。從歷史上看,除非存在類似2008年和2020年的強政策刺激,企業盈利能夠出現快速改善呈現V型反轉,多數情況下業績底部往往是U型甚至是W型底。其次,從金融環境來看,去年10月以來是雖然社融底部已現,但是修復強度仍然偏弱,這也意味著較難出現類似2020年下半年的企業投資熱潮。再次,從當前所處的經濟周期環境來看,正處于短期庫存周期高位和產能周期下行階段,經濟內生動能偏弱,也壓制了企業的再投資意愿。疫后復蘇反彈進入下半場,以慢制快穩中求勝。隨著近期聯儲加息預期階段性修正,國內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上海疫后恢復有序展開,疫后修復反彈進入下半場,風格選擇會比市場整體判斷更加重要。從結構上看重點關注四條主線:1)隨著通脹預期逐步升溫,CPI相關的農業等必需消費品板塊仍然是全年的主線行情;2)有望受益于促消費政策的汽車、食品飲料、家電等行業;3)疫后復蘇相關的快遞物流,餐飲旅游,機場航空,以及傳媒等線下經濟相關行業;4)受益于人民幣匯率貶值的紡服,輕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