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較多,一些分析師也感到無所適從。“消息變化太快,剛寫好的報告又要撕了。”某券商行業首席頗為無奈地表示。
總體而言,目前市場認為,此次美國超預期加征關稅對電子、輕工、家電等行業的出口影響較大,一些相關A股上市公司4月3日就出現大跌。與此同時,受到全球市場風險偏好下降的影響,前期走強的科技行業股票也出現調整。
站在當前時點,不少機構認為,接下來市場主線或將切換至內循環主題。“國內面對出口壓力,二季度預計會繼續加碼內需、消費。其實風格切換也是大家從投資上避開出口鏈,專注內需。”龔海剛指出。
展望后市,長城證券策略團隊日前指出,美國新一輪超預期關稅政策落地之后,各國股市會伴隨市場對于經濟預期的悲觀而承壓,除了提高避險資產的配置比例之外,預計國內政策在后續會出臺針對擴張內需的政策,以此對沖美國關稅對出口帶來的壓力。
華金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鄧利軍向另外,綜合這幾天各券商行業分析師的觀點,市場上受關稅沖擊影響較小的細分行業還包括教育出版等。
相比內需板塊,4月3日,在申萬一級行業中跌幅居前的幾乎都是受此次美國關稅新政沖擊較大的行業,如家電、電子、汽車、輕工制造、紡織服裝等。而從申萬二級行業來看,消費電子、通信設備等科技行業領跌。事實上,最近幾周,前期領漲的AI、機器人等科技主題已經開始調整。
不過,在中,目前一些機構認為,盡管近期科技行業出現調整,但從中長期的維度,可繼續看好后市。
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向西部證券科技團隊發布最新研報指出,關稅政策可能加劇供應鏈風險和技術封鎖預期,進而倒逼半導體設備、信創軟硬件等核心領域加速國產替代,科技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具體而言,從產業鏈傳導看,關稅政策可能將直接推高關鍵硬件以及原材料的進口成本,疊加美國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升級,短期內可能導致依賴進口技術的企業面臨盈利壓縮風險。而中長期視角看,關稅壁壘和科技封鎖下半導體設備的國產替代邏輯進一步強化。建議關注模擬芯片、半導體設備、GPU、ASIC、SoC等方向的國產替代。
某券商資深科技行業分析師則向在她看來,4月3日科技板塊內部出現分化,中芯國際等多家半導體龍頭企業出現逆勢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關稅沖擊背景下,市場對進口替代邏輯的認可。“美國的芯片以后是否斷供存在變數,所以無論如何在科技領域我們都會更加自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