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羅德(Schroders Plc)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市場回顧報告。
報告指出,俄烏沖突以及不斷上升的通脹壓力在第一季度成為了市場的主導因素。2月下旬俄烏沖突的爆發引起了全球震動,并波及金融市場,導致股市下跌、債券收益率上升。此外,由于俄羅斯是包括石油、天然氣和小麥在內的幾種重要大宗商品的主要生產國,沖突以及美國、歐盟等對俄實施的大規模制裁推動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這導致了通脹的進一步飆升以及供應鏈的中斷。
以下是對各大市場第一季度的回顧。
美國
標普500指數第一季度累跌4.9%,為2020年3月以來表現最差季度。
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嚴厲制裁,包括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實施禁運。此外,俄羅斯金融體系也受到制裁:俄羅斯中央銀行的資產被凍結、美國及其盟友禁止部分俄羅斯銀行使用SWIFT(銀行結算系統)并試圖阻止俄羅斯進入全球金融體系。許多大型國際公司也已經撤出俄羅斯市場。
盡管美國經濟數據仍保持穩定,但目前的俄烏局勢加劇了人們對通脹壓力(尤其是食品和能源方面)的擔憂。最新的非農數據顯示,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43.1萬,2月經修正后為增加75萬;失業率從2月份的3.8%下降到3月份的3.6%,工資繼續增長但尚未趕上總體通脹率。美國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9%,為40年來新高。
美聯儲在3月宣布加息25個基點,多位美聯儲官員都呼吁采取更積極的緊縮措施。市場預計,美聯儲在今年剩余時間將進一步加息。
相對而言,能源類股和公用事業類股表現強勁,以溫和的漲幅跑贏了下跌的大盤;科技、通訊服務和非必需消費品則是表現最弱的行業。
歐元區
歐元區股市第一季度大幅下跌。由于歐元區與俄羅斯、烏克蘭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尤其是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俄烏沖突爆發后,歐元區受到了極大影響、
俄烏沖突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并引發了對能源供應安全的擔憂。德國暫停了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的審批,歐盟委員會宣布了一項名為RePowerEU的計劃,旨在使天然氣來源多樣化并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推廣。然而,與此同時,人們擔心高昂的能源價格將對企業和消費者需求造成壓力,從而打擊經濟活動。
整個第一季度,能源行業是唯一實現正回報的行業,跌幅最大的是非必需消費品和信息技術(IT)行業。對消費者支出的擔憂導致零售商股票下跌,且俄烏沖突加劇了供應鏈的中斷,打擊了多種產品的零部件供應。
為了應對不斷上升的通脹,歐洲央行計劃在9月底結束債券購買。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暗示,今年可能會出現首次加息。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份通脹率攀升至7.5%,創下紀錄最高水平,且大幅高于2月份的5.9%。
俄烏沖突持續和不斷上升的通脹導致經濟活動前瞻性指標小幅回落,歐元區3月份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由2月份的55.5降至54.5,但仍處于擴張區間。
英國
英國股市第一季度表現強勁。由于投資者逐漸消化俄烏沖突帶來的額外通脹沖擊,在石油、礦業、醫療保健和銀行等行業的推動下,英國富時100指數追蹤的大盤股第一季度均出現上漲。銀行股走強反映出利率預期的上升,英國央行已先于其它發達經濟體央行加息。
在第一季度,一些傳統上屬于防御型的板塊表現有所上升,但對全球經濟衰退的間歇性擔憂導致一些“更安全”的股票出現周期性拋售。由于俄烏沖突的不確定性增加,市場波動加劇。
英國央行在第一季度連續兩次加息25個基點,基準利率目前為0.75%。由于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領域表現不佳、傳統上對經濟敏感的領域同樣如此、再加上提供未來高增長潛力的市場也表現落后,這些因素共同導致英國中小盤股表現不佳。
根據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的數據,英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預計今年將達到約9%的峰值。OBR表示,預計CPI將在2022年第四季度同比上漲8.7%(此前預測在2022年第二季度達到4.4%的峰值),然后在2023年第一季度回落。
日本
在1、2月的疲軟之后,日本股市在3月上漲,但在第一季度結束時略低于2021年底的水平。這是在美國利率前景發生變化、俄烏沖突爆發以及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發生的。
從今年年初開始,日本股市的基調就由美聯儲會議紀要的公布、以及市場對美國利率預期的相關變化所決定。這一點在價值股的出色表現上尤為明顯,尤其是銀行和保險等金融相關行業。
此后,地緣政治事件主導了2月份的日本股市。盡管地理位置接近,但俄羅斯對日本而言是一個相對較小的貿易伙伴,約占日本出口的1%和進口的2%。日本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尤其是液化天然氣,而出口主要集中在與汽車相關的領域,大部分日本汽車制造商都采取了行動以斷絕與俄羅斯市場的聯系。
3月,日元兌所有主要貨幣的匯率均大幅走低,日元兌美元匯率更是跌至6年低點。盡管今年預期的利差已經擴大,但鑒于日元在不確定時期被視為避險資產,日元走軟的規模和時機都不同尋常。
在3月最后一周,日本央行連續幾天進行了固定利率債券購買操作。這一前所未有的舉措明確表明,日本央行有意捍衛0.25%的債券收益率上限,并將暫時維持超寬松政策。
亞洲(日本除外)
在動蕩而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亞洲(日本除外)股市在第一季度經歷了大幅下跌。疫情的反彈影響了亞太許多地區的經濟活動,中國內地、香港、韓國等地的股市均出現下跌,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的股市則走高。
新興市場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主導下,新興市場股市在第一季度同樣表現不佳。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實施的一系列制裁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并引發了人們對通脹、政策收緊和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
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涵蓋的市場中,主要小麥進口國埃及表現最差,部分原因是該國貨幣相對美元貶值了14%。相反,拉美市場均出現強勢上漲,巴西領漲,其他新興市場中的大宗商品凈出口國也出現了大幅增長,包括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和南非。
全球債市
第一季度,金融市場動蕩不安,俄烏沖突占據了新聞頭條。沖突剛開始時,市場出現了向避險資產的短暫輪動,但投資者總體上似乎將注意力集中在居高不下且仍在上升的通脹壓力上。
全球范圍內,政府債券收益率急劇上升。各大央行出人意料地采取了強硬態度,市場押注貨幣政策正;牟椒⒓涌臁2煌袌龅膫找媛首兓炔煌好绹鴩鴤袌稣幱谟杏涗浺詠碜顕乐氐膾伿壑,歐洲核心國家和英國的債券收益率走勢則沒有那么明顯。
美聯儲在3月份加息25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市場預計美聯儲在2022年剩余時間里還有多次加息。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1.51%飆升至2.35%,2年期美債收益率則從0.73%飆升至2.33%。
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0.97%攀升至1.61%,2年期國債收益率從0.68%攀升至1.36%。英國央行在2月份連續第三次加息,但人們對英國經濟前景感到擔憂。
歐洲央行在2月份出人意料地轉向了更加強硬的立場。拉加德表示,不再排除在2022年加息的可能性,并證實將加快減少資產購買。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0.18%升至0.55%,2年期國債收益率從-0.64%升至-0.07%;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18%升至2.04%。
公司債券的回報明顯為負,表現遜于政府債券。高收益債券利差的擴大幅度超過了投資級債券,但由于收入的原因,高收益債券的總回報率為負。
新興市場債券收益率為負。在新興市場貨幣中,拉丁美洲表現良好,巴西雷亞爾表現尤其突出,但亞洲和中東歐貨幣下跌。
按Refinitiv全球焦點指數(Refinitiv Global Focus Index)衡量,可轉換債券的跌幅按美元計算為下跌6.4%,表現差于MSCI國際指數5.2%的跌幅。由于市場波動較大,企業不愿在股價較低的情況下發行可轉換債券,新發行市場依然低迷。
大宗商品
在能源和小麥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下,標普-高盛商品指數(S&P GSCI Index)在第一季度表現強勁,能源是該指數中表現最好的組成部分。由于全球能源需求不斷上升,且俄烏沖突引發市場供應擔憂,石油、天然氣、汽油等價格強勢上漲。
在農作物方面,小麥和玉米價格均大幅上漲,原因在于俄烏沖突令人們擔心供應將遭受打擊(俄羅斯和烏克蘭占全球小麥出口的30%左右)。
在工業金屬方面,鎳、鋁、鋅價格大幅上漲;在貴金屬方面,黃金、白銀小幅上漲。